本文是拼多多竞品系列分析的第1篇文章,各位读者朋友记得关注,后续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提到“社交电商”,很多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拼多多。从2015年成立至今,拼多多凭借砍价团购模式抓住了五环外的市场,已打响了社交电商战场的第一炮。拼多多市值已经超越百度,成为我国第5大互联网上市公司,这是一个令业界振奋的好消息。然而电商江湖没有永远的胜者,拼多多看似风光的背后,也遭遇着竞品围城的境况。同样做拼购的社交电商新秀“熵传创购”便是其中之一。
一、获客背景
拼多多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整体流量红利尾声,尚有增量可获取,兴起于微信红利期与社交电商早期。熵传创购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期,只能争夺存量,兴起于社交电商爆发期,正好站在了风口上。
二、模式对比
拼多多的产品特色就是“社交拼团”和“砍价”,主打省钱,这2个特色的玩法深得游戏精髓,很容易让人沉迷。在产品设计上,通过“拼团”和“砍价”2种方式从微信抽取流量,而不过多介入社交的其他方面。拼多多的用户看中商品,就发给朋友帮忙砍价。各种别出心裁的文案,实在很难让五环外人群拒绝。从本质上来讲,拼多多和京东并无差别,都是腾讯投资的传统电商。
熵传创购同样主打省钱,其特色是“商家合伙人”和“创购仓”,口号是“自购省钱、分享赚钱”。前者将“会员分销”“会员裂变分润”的玩法服务于线下实体商家,后者就是让用户无需囤货零成本地开店赚佣金。用户购物,可以获得返利,分享商品就能获得佣金。可以说,熵传创购是传统电商+返利+推客的综合性电商平台。
三、流量价值
能够被变现的流量才有价值。拼多多已经赴美上市,市值达到391亿美元,毫无疑问,拼多多所拥有的流量价值已经体现在股价上。凭借平台交易产生的佣金造血+资本市场融资,拼多多可以继续做很多很冒险的梦。
熵传创购的母公司熵传科技成立时间不足一年,GMV规模和融资规模都比拼多多逊色。目前平台获取流量更多是依靠持续的烧钱、社群运营带来的裂变,与拼多多靠自身品牌宣传、品牌形象获取流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熵传创购的流量价值就体现为GMV和活跃用户数,品牌宣传尚为乏力,对资本讲故事倒是没问题的。
四、后端业务
拼多多和熵传创购都没有开展自营业务,而是作为买卖双方的纽带,利用科技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快速实现规模化销售,进而减少流通环节。
熵传创购比拼多多更深度利用社交关系,用户可以自建社群,商家合伙人可以利用邀请码发展会员用户终身获益。在去中心化这一方面,熵传创购比拼多多更具备优势。
这2个电商平台都是作为中间商,供应链的去中心化、规模经济、C2B/C2M三大先进性均易实现。但因为主力消费者群体购买力偏下、商业模式内在需求(超大体量爆款、去品牌溢价、极致低价等)、上游供应链现状等原因,拼多多和熵传创购在C2B/C2M、智能制造的深度上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五、用户画像
熵传创购女性及年轻用户占比更高,互动性更强。2019年8月熵传创购、拼多多的女性用户占比分别是67%和54%,2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分别为43%和39%。
拼多多拥有小程序用户,熵传创购尚未开发小程序。
熵传创购和拼多多的用户主力都来自三四五线城市,在一二线城市覆盖较低。不同的是,拼多多基本覆盖全国用户,熵传创购主要覆盖东南沿海地区的几个省份。
熵传创购的用户粘性更高。2019年8月熵传创购、拼多多30日新增用户活跃留存率分别为21%和19%,每日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8次和4.6次,每日人均使用时长分别为25分钟和31分钟。
六、机遇与挑战
6.1 风险因素
拼多多和熵传创购共同面临着阿里系(淘宝+苏宁)、腾讯系(京东+唯品会,腾讯也是拼多多的股东)的夹击。由于体量不足,拼多多面对阿里京东还能较为游刃有余,熵传创购则更需要另辟蹊径。
6.2 机遇
在减税降费、精准扶贫、消费降级、社交电商风口、全民共享经济发展,以及产能充裕、大量出口企业转内销的背景下,拼多多和熵传创购都能高效对接低购买力客群消费升级和与相适应的供给,前景广阔。
6.3 挑战
拼多多和熵传创购两者内部孵化品牌的能力较弱,低端市场面临巨头竞争,高端市场缺少供应链支持。同时,长期走低价路线,容易带来商品质量问题频发现象,容易带上“假货”帽子影响品牌形象。
七、尾言
作为社交电商行业瞩目的2家平台,拼多多和熵传创购仍需持续下沉,同时加快品牌升级以渗透高端市场。毕竟作为消费者来讲,市场竞争越激烈,消费者得利是越多的。就像前段时间,拼多多在美股发债后立刻到国内搞百亿补贴,很是让笔者省下一大笔,网民也是乐于趁此良机薅资本主义羊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