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腊月十九,距离过年只有十来天了。
县城通往小镇的班车,每次都是挤得满满的,通村公交每天都要加很多班次,才能满足回家人群的需要。
每年这时候,都是一次大型的人口迁徙,原本热闹非凡的厂房和矿区,一天比一天冷清,与之相反的,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满满当当的都是回家的人,以及他们的行李。
操着不同口音的南来北往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逐渐散开了,最终没入到乡音的汪洋大海里。
远离了平日里的忙碌,远离了社交圈的勾心斗角,心态瞬间好了很多;听着耳边逐渐增多的乡音,那些朴素的男男女女,话开始多起来,笑容也多了起来。
坐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换摩托,然后再走几十里山路,再回到那低矮的石板房,虽破旧不堪,却浑身放松,终于到家了,这一路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大公司里的玛丽、杰克回到了老家,变成了大丫头,二狗子,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建筑工地上的小张、小李,脱下笨重的工作服,换上笔挺的西服回到老家,被人唤做张总、李总,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千里奔波,只为团聚这几天,花钱受累,只为跟那些好久没见的人再见一面。
然而相聚短暂,等到年后,人们又将陆陆续续离开,奔赴新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早已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02
一直呆在老家的缘故,从来没有年前奔波的经历,也从没有过这样的心情。
儿时的记忆里,所谓过年,也就是把自家不吃的不用的,背到街上去卖掉,换来钱,去买来自己没吃过没用过的东西。
等到年三十的时候,父母会做一年最好吃的一顿饭菜,一家人美美的吃一顿。吃过年夜饭,我就会和父亲一起去拜祭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祖先们,点一炷香,烧几张纸,把人家的喜庆传递给他们,并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的春种秋收。
年岁稍长,父亲外出务工,等到过年时,父亲才会回家,也只有那时,一家人才能真正团聚。
再后来外出求学,过年的时候反倒是我们最着急的时候。因为必须在年前准备好我们兄妹几个的报名费,毕竟正月是不好对谁家开口借钱的。所以当别人家在快快乐乐过年的时候,而我们却在焦头烂额。
因为父辈耳濡目染的缘故,我也是一个家族观念比较重的人,儿时过年,叔伯婶娘姑舅老表,都能坐在一起,满满的几大桌,大家喝酒聊天,总是充盈着各种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再也没有办法聚到一起了,似乎年味淡了许多,自然也就没有那种期待了。
加之年岁渐长,不再喜欢那种过分热闹的场合,对年的希冀就更少了。
03
前段时间,一个在外的朋友对我抱怨说,眼看又过年了,可是自己一年到头,依旧两手空空,不知道怎么回家面对父母。
他还说,今年过年打算不回家,就在厂里呆着,因为过年期间双薪,可以多挣一些。
因为即将放假,忙得鸡毛鸭血的,一直没有跟他联系。所以今天在街上看到他的时候,我特惊讶。
一番寒暄之后,他说起了自己回家的原因——
因为生计的原因,身为独生子的他一直奔波在外。父母逐渐老迈,身体也不好,他不知道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所以趁过年回来看看,履行为人子的职责。
几年前,他和妻子离异了,没办法把女儿带在身边,只好让她留守家中,因为缺少关爱的缘故,还是个初中生的女儿竟然学着找起了男朋友。在电话里,他骂过他女儿无数次,可是效果并不好,这次回家,他还要跟女儿好好谈谈。
平素他不在家,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邻居在帮衬着,过年回家,正好请大家吃顿饭,就算不能报答大家的恩情,至少也能略表心意。
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也很久没有走动了,如果不趁过年时大家都在家好好联络一下感情,关系也就会慢慢变淡了。
……
拉拉杂杂说了很多,但是从他的话语中听得出来,在回家过年与在外加班这个天平上,他之所以选择了回家,是因为老家的太多牵绊。
04
我想,这位朋友应该能代表很多人——他们之所以跋涉千里也要回家,不是因为那个团圆饭的仪式,而是因为内心的那份牵绊。
有人说:住过几百块上千块的酒店,却只有老家的木板床睡得最踏实;喝过几千块一瓶的洋酒,却只有老家自酿的包谷酒最香醇;吃过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最喜欢的依旧是老家的酸辣土豆片……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离家多远,在游子的心中,始终有一根叫做思乡的线,把他们和老家连在一起。
去年曾偶遇一位迁居外地多年回老家探亲的长者,跟我说起老家,我惊奇地发现,他对老家竟然比我还熟。走在路上,每一个地方都能勾起他的回忆,那些多年前的人和事,在他的口中,仿佛就在昨天。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记得这么熟,他说刚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就整天靠回忆老家的一切来打发无聊的时光,那些往事早在他的脑子里过了千八百遍了,想不熟悉都难。
忽然就明白了,那些离家多年的人,之所以依旧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是因为那些路不止一次出现他们的心里,早已熟悉。
(反倒是我们这些天天呆在老家的人,更容易遗忘身边的一切。)
因为远离,所以期待;因为拥有,所以习惯,这也许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惰性吧。
05
很多年前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成人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只会关心你飞的高不高;而你的父母亲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关心你摔得疼不疼。
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你是飞黄腾达还是身处逆境,对你的父母亲人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想看到你健康喜乐。
无论在外面你是怎样的身份,在老家,你始终是当初的那个孩童;无论你曾经遭遇了什么,老家失踪会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你。
经历了一票难求的苦楚,走过了跋山涉水的辛劳,翻过那座山,看着那袅袅炊烟,这一切也都值得了。
因为,在这里,你不用再带着各种面具,可以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因为,在这里,你不用再担心人前人后的苛责,一壶酽茶足以消除所有的困乏。
年少时最喜欢远走高飞,似乎走得越远越成功;等到真正长大时,才明白自己出发的那个地方,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不由得理解了那些远隔千里也要回家过年的人,趁着过年放假,正好回趟老家,再做一回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再陪一次子女,感受真正的天伦之乐;再做一回少年,享受儿时的乐趣。这一切,都是世间难得的温暖。
于是,回家的那一程,无论多艰辛,都是世上最温暖的路。
因为离家越近,心越温暖,就连窗外的枯草,也透着隐约的绿意。
而我,也要改变我的心态,去过一个温暖的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