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恋心理学婚姻育儿健康&养生
离婚很平常?对离婚say no!(十九)(沟通篇)

离婚很平常?对离婚say no!(十九)(沟通篇)

作者: 都悦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1:52 被阅读27次



原因四:

前期结婚时感情好,婚姻内矛盾忽视,积压成疾,最后导致离婚。

我们接上篇文章(十八)继续。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第三个可能引起婚后夫妻矛盾,积压炸弹的因素,即孩子的教育教养问题。这块实际并不值得夫妻发生争吵和矛盾。因为大家本质上都希望在现有经济水平下给到孩子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抚养,即大家的目标和初衷都是一致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有相称的新生命发展阶段心理生理知识(这需要去学习《发展心理学》,还有相关育儿书。),以及对于孩子的独特性的观察和了解(这唯有多陪伴和有意识观察)。

我总认为教育子女是一件大事,在50/60/70后一代,他们培养子女的核心目标在于身体健康,至于心理是否能够健康,是很难有意识思考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如果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如何去考虑心理健康?而到了80/90后一代结婚生子,经济条件进一步改善,我们就不仅仅是让孩子生理健康,而更多了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意识。可是纵观中国现状,很多80/90后父母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极其匮乏应有的敏锐觉察和相应的知识技能,这不得不说是当今年轻父母的无知悲哀,这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进而延缓整个国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我们这里暂且不过多谈教育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谈一个新的结婚后容易积压矛盾的问题。

4,沟通不到位,精神交流缺乏。(怎么个沟通不到位?因为哪些问题沟通不到位?)

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大。我们讲沟通不到位,肯定是因为有问题和矛盾,才能产生沟通的行为。那双方对同一问题和矛盾的观念看法不一致,自然就会产生分歧。而沟通不到位,肯定就是在一些分歧问题上,双方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不能有效协商一致,达成共识。

精神交流,都是通过沟通来实现。所谓精神交流,即夫妻之间的观念交流,想法交流,思想交流。我们这里指的精神交流,实际是有些狭义的,即不包括日常的叫起床,或者叫吃饭,修个东西,取个快递,做个饭,洗个衣服,不是这些;精神交流,主要涉及对某个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有自己的思想加工在里面,是个体独特的内容表达。而精神要想交流,可以通过言语,如说话沟通,写信沟通,电话沟通,视频沟通,文字沟通;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人际交往和做事的反应状态。

所谓精神交流缺乏,即主要是缺乏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也会缺乏。即夫妻之间,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观念,不再通过言语彼此交流,不论是互联网形式的文字交流,语音交流,或视频交流,或是面对面的说话交流。夫妻一方或双方都隐藏着自己对于事物的观点看法,好像大家在一起就像无间道里的敌我两个卧底一样,多说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担心可能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一样。可是拜托,你们就是夫妻呀。夫妻之间,你们怕暴露什么呢?丈夫想法幼稚?妻子想法单纯?丈夫内心险恶?妻子财迷心窍?这里其实有大问题。

通常来讲,男女双方能够经历正常恋爱交往,进入婚姻,前期都是经历过彼此的观察和考量,即对方的三观,性格等维度,是与自己有一定的匹配度的。(我们这里不谈闪婚这种反婚姻规律的现象)那说明双方结合的开始,观念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在一个水平线的,换句话说,是在一个频道内的。而随着结婚生子,妻子分娩过程(6个月休息),以及如果要在家带孩子(至少半年一年以上),与社会信息的接触量就会极大的削减,换句话说,对于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获取就受限,而新知识会促使新思想,会不断更新重组淘汰变化人头脑中旧有的思想观念。而丈夫是从始至终要在外打拼的,会接触大量新鲜的社会信息,头脑中的观念每天都在不断更新重组淘汰变化,哪怕是一天,都会有不同,只是这一天的差别,在观念交流中的体现还不明显而已,但不代表这一天不会对人的观念产生影响和变化。

而这样夫妻之间去对比,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积累,双方的观念差异就逐渐拉大,妻子可能更多把注意力关注在孩子,家庭层面,而丈夫注意力主要是在外界在事业。夫妻之间的共同话题,可能就只有孩子,妻子谈家庭,丈夫会觉得琐碎麻烦;丈夫谈工作和社会,妻子也无暇顾及和关注。就这样,双方的观念交流在这里就变成两条支流,各自流离。最终夫妻之间蓦然回首发现,双方已经好久不谈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观念,夫妻间的日常交流,就只剩孩子,家庭琐事,诸如此类。最初恋爱时的关于各种兴趣爱好,社会时事,某本书籍,某个电影,某个作家等的热烈讨论和交流,从不再有。而夫妻之间如果言语交流沦为这些,可能也意味着彼此在对方的心上的分量,也在逐渐减弱。

通常这时候可能就会有新的能产生共同话题的人介入进来。为什么?因为人不管年龄多大,什么地位,什么身份,总会有爱和归属的需要,总会有需要被认同的需要。如果夫妻之间都没有观念交流,认同感从何而来?那么如果与新的人交流获得认同感,那种满足感激活了爱情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因为爱情的一个基础因素就是认同。

这是言语方面的交流不畅。对于非言语方面,我个人认为这首先基于一种基本能力,即通过对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反应状态识别对方此刻的情绪状态和内心所关注的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察言观色”。这实际是情绪智力的一个维度,即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只有学心理学才能提高的能力,只要你有心观察,接触社会,你都会在实践中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夫妻这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即在恋爱交往磨合阶段,双方观察和确认对方具备一定的这方面识别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这方面的沟通不畅可能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情感问题。也许有的夫妻在恋爱交往阶段,是男方对女方具备这样的识别能力,因为女方会经常闹情绪,需要男方去哄开心。而女方并不需要对男方的情绪敏感,因为男方都会在忍无可忍女方闹和作的时候火山爆发,这种反应太明显了,根本不需要女方具备识别男方情绪的能力。

亮红灯了各位,这种刻板认识和偏见,是在恋爱交往阶段很大的一个认知陷阱。这当然不是对的。其实男方也会有很多的情绪反应,只是男方通常的性别角色观念束缚他表达他的不满情绪,他们相对来讲会更多隐藏和隐忍一些。但是如果在恋爱交往中,与伴侣相处中,这种隐忍状态实际是非常愚蠢和没有必要的,不仅让自己很累,另一方面确实增加了女方识别男方情绪的难度

正确的做法是,正确认识恋爱关系和夫妻关系,这是一种独特的人际场,在这个人际场,双方可以更多的卸下社会角色面具,男方尤其是降低情绪隐忍,这种降低不是说让爆发脾气,而是有不满能够平和对女方表达,希望能够双方有所调整。这样一方面,会让磨合更顺畅,女方也会有更多的注意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男方也会少一些情绪积压,不至于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是火山爆发,或者红杏出墙。

如果恋爱前期双方观察对方是具备一定的这方面能力,我说在婚后大家非言语交流不顺畅,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对对方的态度和情感有问题。怎么讲?简单的讲,就是“我不想花精力关注你了,你爱咋咋地!

从我的角度看,非言语的沟通实际建立在坚实和彼此认同了解的情感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当夫妻双方彼此认同度很高,情感良好的情况下,彼此都愿意花精力关注对方的非言语信息,因为这种信息的获取是需要动脑和调动人的主观注意力和意识资源的,不像言语交流,是对方主动讲,我们可能主动或者被动在听。换句话说,当你不想关注对方的非言语信息时,你就不会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你们在这个维度上的沟通就是不顺畅的。那我们试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愿意去关注我们的伴侣呢?当然是夫妻情感淡漠,或者差的状态下。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非言语的沟通顺畅与否,是一个试金石。如果你看一对夫妻之间的非言语沟通顺畅,那么说明他们之间的情感状态比较好,如果夫妻之间非言语沟通不顺畅,那么说明他们之间情感关系比较差。

所以,非言语沟通的不顺畅,跟彼此的观念差异无关,跟双方的情感状态有关。或者说,非言语沟通的不顺畅,是建立在言语沟通的不顺畅基础上的。且这种情绪识别能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会随着双方彼此忽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不了解,从而无法准确识别对方的情绪状态。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这是长期缺乏对彼此的关注和了解、言语交流的问题。

而实际上,从客观角度来看,恋人之间或夫妻之间交流,实际非言语信息远远大过言语信息。我们可以自己想想,我们每天用言语交流的信息量有多少,而你观察和看对方的时间有多少,这种视觉(对方的一个眼神,动作呀)、听觉(对方的叹息呀,对方的笑呀等等)、触觉(我们会拥抱,亲吻,拉手等等)、嗅觉(闻对方身上的香水味道呀,或者去到哪个场景环境呀)、味觉(品尝对方今天做饭的品质度,品质好是不是心情好?)方面的信息量又有多少。所以,非言语的沟通,实际在恋人和夫妻之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种沟通方式。

那既然我们知道,非言语沟通的顺畅建立在言语沟通顺畅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言语沟通的不顺畅问题呢?

(请关注系列(二十)的文章,笔者将对该问题继续回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婚很平常?对离婚say no!(十九)(沟通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dv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