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在原来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基础之上,形成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我设计的是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以三局不同规则的形式来进行。
第一局是先抽一个数放个位,刚好凑巧两个孩子抽到的是一样大的,询问学生要不要继续抽,学生都说要继续抽。
第二局是先抽一个数放十位,两个孩子抽的数有大小之别,询问学生要不要继续抽,多数学生都说不要继续抽了,但理由说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给十位小的补上了9,给十位大的补上了0(即39VS50),然后借助计数器在我的“生拉硬扯”下算是讲清楚了。
第三局是先抽一个数,自己决定放在个位还是十位。一个学生抽到了5,放在了十位,第二个学生抽到了2,问学生要放在个位还是十位,纷纷说放个位,否则就输了。等第二个学生再抽时,问学生抽到几就能赢,抽到几就会输,学生回答得很好。
把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几组数,板书在黑板上,追问学生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讨论中编程:1.先比十位,十位大的就大;2.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的就大。
从课堂的练习以及课后闲聊获知,“两位数比较大小”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了,也就是说没上这节课前很多孩子就会比较,而即使是没有学过的孩子,比较起来也不困难(毕竟1-100是数的很熟练的,知道谁前谁后)。
如此一思考,以这种游戏的形式来上这堂课是不合适的,因为能让孩子游戏获胜的方法并不是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放十位),运气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而且,游戏的最大缺点就是效率不高,耗时甚巨,造成其他一些环节只能草草收场。
如果再设计一次,这个课应该把“为什么先比十位,十位哪怕大1,个位都不需要比了”的道理作为重点,借助计数器或小棒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清清楚楚的。在此基础上,也是借助于此,再编程出比较的方法。
如此方能,在学生普遍学过及自己就会比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这节课上也能获得新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