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Mark 首页投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奥外第二弹」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是一种猩猩似的捶胸

「奥外第二弹」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是一种猩猩似的捶胸

作者: 鲜有废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22:12 被阅读20次

《方形》中安排了这样一场戏,让一票体面且光彩夺目的知识分子,或曰艺术圈的雅男淑女们齐集一堂,在典雅高贵的宴会上觥筹交错,这时,宴会上雷电闪耀,随之传来一段男声,声明了接下来的一场行为艺术:一位扮演猩猩的人即将闯入偌大的宴席中,谁先动弹,谁就会引起“猩猩”的注意。

然而,当镜头摇动,猩猩的叫声传来,而接下来的场面却出乎意料,本来只是一次娱乐活动,但是渐渐地,场面失控了,扮演猩猩的人过于痴迷,他不仅不断挑衅宴席中的男性,将几位绅士赶出大厅,还对一位女性毛手毛脚,企图强奸她,最终,席上的男性们终于奋起,群殴了这位“猩猩”。

《方形》这部电影的海报,正出自该场景中“猩猩”站在餐桌上的一幕,于是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意图便昭然若揭了,即使观众在被这150分钟断断续续的或无聊或惊诧,或戏谑或冷漠的情节迷糊的晕头转向,在这段“影眼”中,我们也知道导演是在对知识分子进行一次讽刺。

他将讽刺当成了艺术,而这个艺术则是有关于“艺术作品”。这个“艺术作品”便是《方形》中一直贯穿始终的“方形”作品,这个作品是由阿根廷的一位艺术家所作,它是一块正方形的地面,在这块地面上写着“方形之中是关爱和信任的圣所,在它的界限之内,我们共享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这当然是一种理念式的宣言,它借鉴了《圣经》中的福音话语,只是,这次的福音语句不是印在书中,而是贴在地面,形成了一种道德主义的避难所。表面来看,它传达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宣言,然而其存在形式就是一种讽刺,社会的道德感需要一块窄小的艺术作品来容纳和遮羞,即使影片有再多冗杂的碎石,这却是一块躲不开的界石。

沿着这个理念的构造,我们去看整部电影,便发现克拉斯·邦饰演的男主角克里斯蒂安是一个枪把,影片是在围着他转,或者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针孔摄像头,去窥视这个美术馆馆长的一切,不论是他的工作,还是爱情,亦或者是家庭云云,他变现为一块可测试的道德标尺。

从一开始,他便是一个笑话,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连自己之前宏篇大论的观点都一脸漠然,只能临场发挥,再次编瞎话;而当自己手机和钱包被偷掉之后,他选择的不是报警,而是给整栋大楼的居民都投递一封警告信,以次要回自己被窃的物品;而在面对露水情缘,他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可是一夜情之后,又全然忘记,希望就此结束;对于两个孩子,也是漠不关心,只是在忙着自己的琐事;然而处理工作时,又纰漏百出,无计可施;甚至在基本的道德观上,也不愿承担自己亲手造成的过错,正如那个因他的一封警告信而被父母冤枉的孩子,他想到的只是逃避,而不是解决。

一言以蔽之,克里斯蒂安是一个处于精英分子的地位,却连基本的道德操守都荡然无存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小人”,无愧于“虚伪”二字。

这种用人的自身困境去反映群体甚至社会困境的话题,貌似是金棕榈这几年一贯的口味,比如哈内克的《爱》是让一对老夫妻在死亡的困境中反思生命;而《我是布莱克》则是聚焦一位贫困的老人,让他在申请社会救济的困境中反抗政府;奥斯特伦德的《方形》更全然让克里斯蒂安成为一个人尽厌弃的小丑,他的困境,不像是刻意,而是天性。

但是在《方形》中,这种调侃的尺度,出奇的大,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宣传公司为了让“方形”这个艺术品可以获得极大的关注度,不惜制作了一个让金发小乞丐女孩在“方形”中被爆炸的视频,这种恶趣味让社会舆论甚是愤怒。

然而这还不够,如果说爆炸视频只是一则被围观的反面素材,那影片中直接让乞丐女孩在餐厅中恶意要求克里斯蒂安的片段,则像是导演无所顾忌的嘲弄,这种隐喻性质的嘲弄还表现在那段经典的“猩猩大闹宴会”中。当“猩猩”被一群绅士殴打,随后的画面直接接上一个在雨中睡觉的流浪汉,这种蒙太奇的运用,无非是在暗示导演的立场:知识分子对于“猩猩”的艺术消费,和上层人士对于流浪汉的施舍是一个道理。

这种潜在的价值观,虽然很招仇恨,但是奥斯特伦德却直面了这一点,《方形》中无处不在的流浪汉,总是和穿着精致的艺术工作者纠葛在一起,如果是好莱坞电影,他们可能会以某种美妙奇缘配对成落魄王子和高贵的公主,但是在欧洲的电影传统中,它们不愿去营造幻觉,而是将现实以超现实的手段去表现出来,即使这种超现实的形式可能会惹人厌烦,谁能说151分钟的《方形》没有让人打瞌睡的地方呢?

但是它却总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某种真实的触感,克里斯蒂安在塞信封的过程中逐渐恐惧的情绪;他在带着两个孩子再次进入民居时,让人眩晕的爬楼梯过程,都将人在现代建筑中无因的陌生感,以及在负罪后陷入循环般的漩涡处境,都以出奇的手段表现了出来。

有人说,奥斯特伦德很是虚伪,他自身就是一个身处艺术圈的知识分子,他用如此尖锐刻薄的笔触嘲笑自身的氛围,无非是想哗众取宠,自黑招粉而已。

鲁本·奥斯特伦德

但是这种刺破承载自己气球的行为还是值得称赞的,奥斯特伦德是何种人也,他是否就是现实中的克里斯蒂安并不重要,但是他用一个个极具讽刺性的现实场景串联起一篇瑞典的《儒林外史》,我为这种举动鼓掌。

本文首发“中影指数”

约稿或转载请私信!

相关文章

  • 「奥外第二弹」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是一种猩猩似的捶胸

    《方形》中安排了这样一场戏,让一票体面且光彩夺目的知识分子,或曰艺术圈的雅男淑女们齐集一堂,在典雅高贵的宴会上觥筹...

  • 动物性与集体谎言

    读了黑猩猩的政治。 对其中大部分的猩猩故事不大感兴趣,吸引我的是另一种与我们类似的生物的社会行为。 我发现黑猩猩们...

  • [13拾文集]《儒林外史》读书小论文之写作手法篇

    浅析《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李雨秦 讽刺巨作《儒林外史》以知识分子为中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八...

  • 阶层固化,反而有利于思想自由

    似乎,公务员考试制度,是对(准)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控制、一种奴役。 对比现今知识分子、准知识分子与先秦、魏晋时知识...

  • 最强传说5

    大猩猩看到小天竟然躲过了它一拳,顿时有些气愤,似乎对自己有些不满直接大叫一声双手捶胸。声音之大所过之处空...

  • 《动物庄园》

    作者:乔治.奥威尔 2018.8.19-8.22 《一九八四》外第二本奥威尔的书,《一九八四》的印象十分深刻是去年...

  • 钱钟书先生与《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出版于1947 年的长篇小说,书中对知识分子的讽刺以及对人类无止境的欲求的揶揄,将钱钟书先生...

  • 《围城》:白富美苏文纨真爱方鸿渐吗?不过是沦为剩女的恐慌而已

    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婚姻围城,极尽讽刺、刻薄,但细细品来,书中所描绘的是一部世情百态的画...

  • 温和的巨人

    大猩猩,灵长目人科人亚科大猩猩属动物,大猩猩分为2种4亚种,山地大猩猩是其中一亚种。山地大猩猩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

  • 好书一起读4

    《从头动到脚》 关键词:观察,模仿 在书中,作者用独特的拼贴画,画出了大象会跺脚、大猩猩会捶胸、野牛会耸肩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外第二弹」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是一种猩猩似的捶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uv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