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研究

作者: 静水楼台 | 来源:发表于2016-01-05 22:55 被阅读1455次

The research of meditation

一、什么是冥想?

(一)冥想的定义

冥想作为瑜伽中的一种技法,就是佛教中的“禅定”、“禅那”,即“打坐”、“静坐”、“止观”,或者是道家中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守一”、“心斋”、“坐忘”之类的冥想方法。冥想的目的与瑜伽一样,都是寻求解脱。

一切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一名习瑜伽者通过瑜伽冥想来制服心灵(心思意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万源之源)直接沟通。

(二)冥想与瑜伽

冥想是瑜伽的一种心性修炼法,所以要明白冥想就不能不论及瑜伽。

1、什么是瑜伽

瑜伽本义是“拴上车轭”,意即制服心灵的本能冲动。瑜伽就是我们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相结合。瑜伽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对于瑜伽最系统全面的解释就是《瑜伽经》。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艾扬格在《瑜伽之光》中说:“瑜伽的系统就在于教授人们如何把个人的灵魂与至尊超灵结合与相连,从而最终获得解脱。”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

2、瑜伽的分类(参考维基百科“瑜伽”词条):

(1)瑜伽五大类

身,诃陀瑜伽

心,胜王瑜伽

知,智慧瑜伽

情,虔信瑜伽

意,行动瑜伽

(2)瑜伽的“八支分法”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撰写的古典经典文献《瑜伽经》,详细说明瑜伽的“八支”(Eight Limbs),即八种方法:

制戒(Yamas):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遵行(Niyamas):是指内在控制,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

体位(Asanas):是指瑜伽姿势,也称调身。

调息法(Pranayama):系统的呼吸方法,呼吸的控制和能量的处理。

制感(Pratyahara):精神从感觉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解脱出来,是指感觉消失,控制内心,也称调心。

专注(Dharana):集中注意,一心一意。集中专注力以提升生命之气。

禅那(Dhyana):即冥想。

三摩地(Samadhi):由冥想而来的超意识全部集中到灵魂中,和宇宙合二为一。超越意识的境界。身体和感官静止,看似在睡眠,但头脑仍保持警惕。

(3)现代瑜伽

根据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产生许多瑜伽种类,有的派别强调独特的锻炼法,有的强调效果,有的强调对象,有的则以宗师为名。

高温瑜伽

舒缓瑜伽

Iyengar瑜伽

Ashtanga瑜伽

双人瑜伽

孕妇瑜伽

亲子瑜伽

塑绳瑜伽

塑球瑜伽

爱笑瑜珈

3、瑜伽流派体系

印度河文明

吠陀瑜伽(Vedic Yoga)

印度传统瑜伽

业瑜伽

智瑜伽

密教瑜伽(Shivasm Yoga)

奉爱瑜伽

王瑜伽

曼陀罗瑜伽

综合瑜伽

哈他瑜伽

(Hatha Yoga)吉瓦穆克提瑜伽

阿斯汤伽瑜伽

艾扬格瑜伽

活力瑜伽

流瑜伽

阴瑜伽

比克拉姆热瑜伽

维尼瑜伽

阿南达瑜伽

阿奴撒拉瑜伽

整合瑜伽

悉瓦南达瑜伽

昆达里尼瑜伽

克利帕鲁瑜伽

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显宗瑜伽

小乘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密宗瑜伽

印度密宗瑜伽

耆那教瑜伽

(三)冥想的分类

麦克奈丽在《冥想的艺术》中提到了三种冥想方式:

分析冥想:关于痛苦的冥想

回顾冥想:关于死亡的冥想

单点专注冥想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根据注意力的面向将冥想分为沉浸冥想(放心)与专注冥想(收心)。

沉浸冥想强调开放和接纳,是放心的过程,要求冥想时放松身体,停止理性思维,不做任何分析判断,这种方式与催眠基本一致,但缺少催眠中特有的暗示。比如冥想中的日想,对夕阳的观照,当凝定在夕阳之上时,会产生催眠的效果。观想所钟爱的形状以圆形居多。

专注冥想则强调注意的集中,是收心的过程,要求冥想过程中尽力缩小视野,将注意力置于呼吸、思想念头、词语(咒语)、想象(日想、水想、冰想、水晶、白光等)、图像(蜡烛、佛陀、曼陀罗等)等心智或感知活动上,而摈弃任何想法和感觉干扰,达到一念不生,念念不生的状态。佛教与道教中的修行方法都是教导专注,注意力的涣散称为昏沉、散乱,是修行所要避免的。气功也与专注冥想类似。

(四)冥想的修习技法

冥想大致可分为两种作法,一为将注意力集中一处不动,例如集中于身上脉轮、咒语或身前的烛火等等。二为心里观想特定图案景象维持不动,如复杂的曼陀罗图案,有次序的颜色景象变换以及上师神明图案等等。通常必须先于第一作法得到成果再进行第二种作法,任何一种观想或集中都有其特定效果与副作用,所以必须依赖名师指导。

二、冥想的科学研究

近几十年来基于心理学领域的冥想研究不断兴起,多数研究者深深着迷于冥想研究,对于冥想等超自然现象的研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目前对冥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冥想状况下的脑机制和冥想的功能两方面。

(一)冥想的脑机制研究

冥想的脑机制研究主要使用EEG、MRI、fMRI和SPECT等设备。

1、脑波

人脑有四种脑波—— α、β、θ、δ。冥想时的脑波主要出于θ波状态。人脑是凭借不同频率的脑波来传递信息。对于人脑而言,当思想、意念在心灵的迷宫中游走时,它就会发出微量的电波。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寻找冥想者与非冥想者的大脑差异,发现冥想似能关闭与遐想、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有关联的大脑区域。

(1)β波

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紧张状态。

大多数人清醒时,对外部环境敏感;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警觉、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从事高度智力活动;活力激发。

(2)α波

频率在9-1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放松状态。

α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道理就在於此。薄荷脑等香料能增强α脑波。

α波又分为三类:

慢速α波8-9赫兹 临睡前头脑茫茫然的状态。意识逐渐走向模糊。

中间α波9-12赫兹 灵感、直觉或点子发挥威力的状态,身心轻松而注意力集中。

快速α波12-14赫兹 高度警觉,无暇他顾的状态。

(3)θ波

频率在4-8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深度放松状态;浅睡眠状态,也称沉思、冥想状态,潜意识状态。

潜意识易受暗示;创造力、灵感突发;感悟,富于直觉;加速学习、记忆。θ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于外界的讯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Hyper-suggestibility),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对於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LTP)等帮助极大,所以,在科学界称Theta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4)δ波

频率在0.5-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睡眠状态。

最低的脑波活动,人在深度的无梦睡眠时才会出现。有时发现于相当老练的沉思者。

δ波为优势脑波时,为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联;δ睡眠是一种无梦且很深沉的睡眠状态,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会出现四至五次,而发生在睡眠初期第一个出现周期是无梦的δ波(Non-REM)状态,所以,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能让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边缘状态的身心感觉(当然要经过训练),您就可以很快地摆脱失眠并进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觉追求的就是这种时间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据科学研究,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系统的关键。(参考百度百科“脑波”词条)

(二)冥想的心理恢复与心理发展功能研究

冥想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冥想的心理恢复功能与冥想的心理发展功能。

冥想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与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有一定的关联性。马丁娜·巴尼斯在《冥想治病》一书中提到的常见病症的冥想治疗有:

注意力分散、内心失衡、压力与紧张、背部疼痛、头痛、慢性疼痛、疲劳和萎靡、失眠、免疫力不足、恶心、轻度发烧、感冒、流感、咽喉肿痛、鼻窦堵塞、哮喘、支气管疾病、高血压或低血压、与上火有关的病痛、消化不良等。

催眠也有类似的作用:治疗忧郁症、治疗肥胖、协助戒烟、改善睡眠品质、解除心理压力,信心重建、治疗创伤综合症(如美国卫生部辅导的伊拉克战场士兵回国的创伤治疗计划)、恐惧症状克服(如:幽闭空间恐惧症、飞行恐惧症、演讲恐惧症)、戒除强迫性行为......

一般的,科学研究证实的冥想治疗作用:

(1)冥想能降低血压、帮助慢性病患者应对疼痛和抑郁;

(2)冥想极大地减少了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风险;

(3)冥想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这又会刺激身体的放松反应,改善血液供给、降低心率、放缓呼吸并促进消化活动;

(4)冥想能减缓皮质醇等压力激素的分泌;

(5)冥想能缓解抑郁症、恐慌症、焦虑症和压力;

(6)冥想能提高如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能力;

(7)冥想还可以降低体内炎症水平(炎症被认为是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关键诱因);

(三)冥想研究的若干成果举例

J·大卫·克雷斯威尔博士表示,教会孤独症患者冥想打坐的技巧可有效帮助减轻孤独感,同时还能够改善其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

埃克塞特大学的艾德里安•怀特博士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在他的研究结论中,冥想可以增加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电流活动,降低焦虑感,也会让人处于更积极的精神状态。冥想也会减少脑扁桃体的活动量,而脑扁桃体正是大脑产生恐惧反应的地方。

一项由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乔恩•卡巴金博士领导的研究发现,冥想可以让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从右前额叶皮层(压力下会更活跃)转移到左前额叶皮层(安静时会更活跃)。这个转移不但减少了压力的负面效果,还减少了轻度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引领的一项研究最近发现,每天进行半小时的冥想练习,只需要8周时间就能增强同情心、自我意识、自省并且减少压力。这项研究同样显示,大脑结构上的改变是导致这些观念形成的基础。研究观察到在与富有同情心的大脑结构以及与记忆和认知相关的区域内灰质密度的增加。研究人员有时更倾向于这种因冥想练习而产生的可测量变化是一种“自我导向的神经可塑性”。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循环》(Circulation)期刊上去年发表的一项名为《心血管特性和效果》(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的研究表明,在患有心脏病的非洲裔美国人中,那些经常练习超觉冥想的人突发心脏病或中风、死亡的风险比那些参加健康教育课的人要低48%。在冥想小组中出现了20个这样的病发案例,而在实验对照组中,这一数据为32。该研究持续的时间超过了五年,总共涉及约200人。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冥想打坐不但可以放松精神和安稳心灵,还改变大脑的结构并增进智慧。打坐40分钟顶得上睡觉。冥想打坐增加了前额叶脑皮层和右前脑岛等脑皮层区域的厚度,而这些区域是控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

最近的研究发现,冥想能引起影响端粒长度的分子变化。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覆盖物,它会随着人的年事增高而变得越来越短。这项研究涉及40名照料痴呆症患者的家庭医护人员。有一半的参与者每天都会进行简短的冥想,而另一半的人则会每天聆听12分钟放松身心的音乐。这项持续了八周的研究发现,那些冥想者的端粒──端粒是一种修复端粒长度的──活性提高了43%,而听音乐的那组人只提高了3.7%。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参与冥想的人还表现出更强的心理和认知功能、更低的抑郁程度。这项试验性研究于一月份发表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

中国大连理工大学神经信息研究所所长唐一源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发表论文“短时间冥想训练提高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论文指出:近期的研究显示,数月到数年的高强度、系统的冥想训练能够改善注意力难集中问题。

2004年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德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证明在做过一系列未能悟到其诀窍的难题后,如果能睡上8个小时就能明显地提升顿悟能力。但是冥想作为一种清醒而专注的意识状态,与被动的睡眠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前,研究者一直都不知道冥想是否也有着促进顿悟的功效,而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不但证明了冥想能促进顿悟,且促进的效果似乎更明显(相对于8个小时的睡眠而言,只要经过20至30分钟的冥想,人们的顿悟能力就能显著提高)。同时它还表明,冥想进顿悟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被动的休息,而是通过保持清醒而专注的意识状态。

科学家利用成像技术发现,冥想能改善人们大脑中某些特定回路的功能特性,还可能减少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大脑中枢萎缩状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称阿兹海默症)等病症的人更是如此。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类人在这种博弈中比一般人理性得多,他们在超过一半的情况下会接受5美元以下的分配,而一般人只在25%的情况下能够接受这种明显不公的分配。这类人不会被不公平的痛苦所左右,做出财务上不明智的抉择,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赚到比较多的钱。这类头脑冷静、善于计算的决策者是何许人也?他们既不是股票经纪,也不是投资银行家,也不是会计师——他们,是经常进行冥想的人。

根据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定期进行冥想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在博弈测试中跟普通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大脑对待分配不公有着不同的方式,负责疼痛、厌恶和愤怒的区域被激活的程度比较低。这是他们更容易接受不公待遇的原因之一。

有些没有冥想习惯,但高度理性的人在博弈中也比较容易接受不公待遇。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大脑背外侧的额叶前部皮层活性上升,而这个区域跟自我克制有关。这提示他们的大脑发生了思想斗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后才能做出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选择。

相比之下,冥想者的大脑激活了与同情心、怜悯心有关的区域,提示他们试图去理解不公待遇制造者的心态。

(四)冥想的脑波测试实例

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在个人札记《一味》中讲述了自己在冥想时接受的脑波测试:

“晚上我们谈话时探讨了冥想可能造成的脑部变化。一位正在接受心理治疗训练的年轻人,要求我放映那卷我接受脑部测试的录像带。他完全不相信冥想能改变脑波,因此他希望看到一些证据。

录像带中的我和一个脑波测试仪相连,仪器上显示出左右脑的α、β、θ、δ四种脑波状态。α代表的是醒时放松的觉知;β显示出专注的分析思维;θ通常在梦境中产生,有时也在强烈的创造状态下出现;δ则只出现在深睡无梦的境界。因此α、β是粗钝次元的产物,θ是精微次元的产物,δ则是自性次元的产物。或者我们可说,α、β显示的是自我的状态,θ显示的是灵魂的状态,δ显示的则是灵性的状态。据推测δ可能与纯粹的目睹有关,大部分的人只能在深睡无梦的状态经验到它。

录像一开始放映的是我头上贴了许多电位极的脑波测试仪:当时我处在正常的清醒状态,因此你可以看到脑部的两个半球出现许多α、β的活动。但你同时也可以看到大量的δ:两个脑半球所显示的δ都是最多的,可能因为持续的目睹一直在进行着。接着我试图进入止念三摩地——脑部活动完全停止——于是在四五秒之内,仪器的指针全变成了零。看起来这个被测试的人,好像进入了脑死的状态,仪器上没有任何α、β、θ,只有大量的δ

过了几分钟之后,我开始进行本尊观想和持咒,这是我平常一直在进行的,属于精微次元的修炼——很清楚,大量的θ开始在仪器上出现,然而最多的还是δ。通常θ只在梦境中出现,而δ只在深睡无梦中出现,因此受测试的人能够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产生这两种脑波,表示他可以同时示现粗钝、精微及自性三种境界。无论如何,这样的景象是引人注目的。”[①]

有十多年的打坐经验的肯·威尔伯作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发言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体验,都无疑最具有发言权。

由于钱学森先生的推动,中国在人体潜能科学方面的研究属于国际水准,并不落后于西方。台湾大学的李嗣涔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在《由脑α波所定义的两种气功态》一文中提到了在测量气功师父在练气时脑α波振幅的变化,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气功态:“入定态”与“共振态”。由此揭示了佛道两家练功的秘密:中国传统道家在开始练功时是处在共振态,但是在练到高深境界以后,进入入定态,而佛教禅宗的坐禅则从修炼开始就在练入定态。

佛教,尤其是南传佛教上座部的修行法门讲求的就是运用 “出入息念”等方法直接入定,此方法难度比较大,耗费时间较长,修行者很容易变得急躁,失去信心。而道家与气功的修行,一开始是要练气的,也就是“打通任督二脉”和“大小周天”的功夫。讲究先降为共振态,再循序渐进入定,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体察到直接的效果,有利于修行者培育信心。冥想无疑类似气功的修炼方法,李嗣涔说,练气功的方法有千百种,但粗分下来可约略分为两大类,一种为道家及佛教密宗的练气,也就是练气气集丹田,气走任督二脉以及气行大小周天等境界,比较注重于打通人体的经历系统。另一种为佛教禅宗的静坐,也就是入定的功夫,在静坐中利用数息、观想等方法逐渐摒除脑中杂念,而达到空的境界,另外在印度及西方也有瑜伽及超觉静坐类似气功的修炼方法。

思考与总结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注定了修行文化兴起于东方,而不是西方。西方理性的思维注重的是实用的事物和本质的原因。印度,这个诗意的过度,他们的真实就是想象,他们的世界就是梦幻,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印度是不存在的,对于印度人而言,灵魂比肉体更真实。荣格说:“在宗教修行方面,东西洋的奇妙对峙显现得最为清楚。我们常说宗教的提升或宗教的高扬,因为我们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我们的宗教是主内兄弟爱的宗教,我们仰天高耸的教会里,有崇高的祭坛。相对而言,印度人讲究的是禅定,亦即经由冥想,向内沉潜。他们认为神性潜藏在一切事物的内部,尤其是子在人里面。印度古代的庙宇,其祭坛也往往比地面低二三尺,深藏地中。而且,我们感到羞耻、遮遮掩掩的性器,印度人却视为最神圣的象征。我们相信行动,相对而言,印度人却深信无为。我们宗教的修行是祈祷、畏敬、赞美,印度人认为最终的却是瑜伽。我们认为瑜伽乃是潜藏在种无意识的状态,但印度却赞扬为最高级的意识形态。瑜伽乃是印度精神最雄伟的展现。同时也是产生这种精神独特走向时,时常使用的工具。”

在国际上,对特异功能现象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的学科范畴,被称为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或psi(希腊字母ф)研究。对冥想的研究在西方属于心理学,而在中国不仅是心理学的范畴,而且是人体科学的领域。人体科学(Somatic Science)是指研究人体的功能,怎样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和发挥人体潜能的科学。[②]研究包括人体特异功能、中国传统医学、气功、智力开发等。人体科学的研究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包括道教和中医在人体运行方面的机制研究,构成了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国拥有最深远的传统与最丰富的资源。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1986年2月23日,钱学森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指出:当前气功科学研究的一项任务是建立唯象气功学。他说:“什么叫唯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国有十亿人口,如果每一百个当中就有一个练功,就是一千万,每百个练功的人就有一个人去教,就需要十万个气功师,把这十万个气功师提高提高,就是一件大事。”“还有一个尖锐问题,就是实践表明,气功可以练出特异功能来。到那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就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应闻名于世了。” 1987年5月3日,国家科委正式批准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我国人体科学的研究正式步入正轨。

对冥想的研究不能脱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这个大框架。格局要大,视野才能更广。冥想的研究完全可以遵从钱学森提出的哲学观。钱学森认为,作为人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桥梁的人天观有3个部分:

(1)宇宙人天观,把人放到宇宙中考察;

(2)宏观人天观,考察人内部与环境的关系;

(3)微观人天观,考察人天观的量子力学基础的,都有些构筑的材料和构件。

对冥想的研究(1)在内容上不能只局限于瑜伽,而要扩展到东西方各大宗教文化的修行方法的范畴中,因为冥想所遵循的大脑、神经、心理、生理等人体规律与其他修行方法一致,所以对冥想的研究要广。(2)在工具上,不能只局限于脑机制研究设备和心理治疗,而要向量子科学等领域扩展,因为人体潜能科学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其表象与日常可理解的事物不一,归根结底是不同于经典力学领域的量子力学规律所致。(3)在方法上,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而要更深入本质,因为对于冥想者,他们的层次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修行几个月与修行几年是有本质差别的。

探寻冥想的科学机制和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证修行,不然就是对冥想的亵渎。不仅当观察者,而且要勇于充当小白鼠,唯有通过切身的体会才能有更真实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神奇的医嘱:冥想》[E/D]

http://cn.wsj.com/gb/20130510/hea075145.asp?source=mostpopular

[2]李嗣涔,《由脑α波所定义的两种气功态》,台湾大学工程学刊

[3]任俊,黄璐,张振新,《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0

相关书目:

[1][美]亚历克斯•洛依德 班•琼森,《治疗密码》

[2][美]汉森,蒙迪思,《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3][英]马丁娜·巴尼斯,《冥想治病》

[4][英]大卫·米契,《冥想》

[5][美]肯·威尔伯著,胡因梦译,《一味》

[6][德]荣格,《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

[7][美]克里斯蒂·麦克奈丽,《冥想的艺术》

[8][印]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

[9][美]J.唐纳德•沃尔特斯,《冥想:清风的味道》

[10][美]莎克蒂•高文,《冥想:创造你梦想的生活》

[11][印]B.K.S.艾扬格,《瑜伽之光》

[①][美]肯·威尔伯著,胡因梦译,《一味》,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8 P:074—076

[②]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上海:《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

相关文章

  • 百人百天修炼【1】今日收获 冥想体验 六

    今天冥想体验第六天 关于冥想的研究 关于冥想的严肃研究,一开始是研究冥想界中的佼佼者,那些练习冥想很多年的冥想者,...

  • 冥想研究

    The research of meditation 一、什么是冥想? (一)冥想的定义 冥想作为瑜伽中的一种技法...

  • 来自哈佛的《冥想·幸福课》报道

    哈佛课 关于冥想的严肃研究,一开始是研究冥想界中的佼佼者,那些练习冥想很多年的冥想者,练习了很久的人,这些研究者包...

  • 读书笔记 - 新情商

    打分:**** 这是一本关于冥想Meditation实证研究的书,通过选取长期冥想练习的人与修行多年的高僧,研究人...

  • 冥想小白的成长之路——赵清炳

    一. 什么是冥想 冥想到底是什么呢?Meditation冥想,引用神经科学研究定义:冥想是一个熟悉自身的精神活动,...

  • 如何冥想

    冥想很有用,但估计没几个人能为了这个效果,坚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冥想,心理学家对冥想的时效性做过研究: 研究员找来...

  • 脑波冥想室引入多人脑电技术实现团体放松减压

    大量的研究证实冥想对健康有益,可以减少压力并降低身体的炎症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冥想,冥想室随之出现。 冥想室...

  • 为什么要练习冥想?

    冥想,也叫做静心,英语中叫meditation, 或者称之为mindfulness,也就是,心念专注的冥想。 研究...

  • 成长永不止步,感恩咖啡冥想

    【我的成长复盘――咖啡冥想研究生班】 1F0206+summer+锦州 非常荣幸能加入到姚老师首届咖啡冥想的研究生...

  • 5分钟学会冥想

    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持续冥想超过150天,现把方法分享与你。 No1.冥想的好处 有科学研究表明,冥想可以提高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冥想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yz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