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是一场修行阳明心学如一说想法
王阳明《传习录》道无穷,人的所见有限

王阳明《传习录》道无穷,人的所见有限

作者: y如一 | 来源:发表于2023-12-26 19:34 被阅读0次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译文:

徐爱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常人之心,如昏镜。近代格物之说,即是以镜照物,在照上用功,但不知镜是不是昏暗的,能否照见?王阳明先生的格物,即是将镜子擦亮,在擦上用功,镜子明了,才能够照物。

解读:

禅宗有名的故事,六祖与神秀的偈子,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的偈子体现了他的修正过程,还未能够见性。六祖的偈子体现了他已经证悟了空性。六祖的偈子是其证悟的体现,但对常人来讲,如果直接用此证悟来指导修行,是会出问题的。二人的偈子,五祖作为过来人一眼就看出了各自的次第。五祖是可以传衣钵之人,但此顿悟大乘法,非一般根器可以得。修行之路,即是不断磨性,只有性子磨得差不多了,才肯回头,也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上文出自徐爱之口,不算是究竟的话,但也是徐爱修正的一个过程。在成圣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正的过来人作为指导,也会误导后人。有真正的过来人指导,则会清晰很多,能够契入正确的修正之路。

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译文:

陆澄问:道的精粗。

先生曰:道没有精粗,但是人的认知是有精粗。例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能看见一个大概。但是住久了,柱子,墙壁等就可以一一看得明白。住的再久了,在柱子上的文理,也可以看出来。然而,从头至尾,只是一间房而已。

解读:

道无精粗,人的认知有精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人将道比作一头大象,修道的人如盲眼之人摸象。有的人摸到了鼻子,就说:“大象就是长长的一个筒”;有的人摸到了腿,就说:“哇,道是一个无比粗大的柱子”;有的人摸到了肚子,就说:“哇,道是一个无比大的肉墙”,等等。所有摸到的东西都是大象,但却不是大象的全貌,这与修道之人的证悟有关系。即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异,道,无穷,证悟无穷,所见无穷。

相关文章

  •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 Java 服务端“问题”

    导读 明代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云: 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

  •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 Java 服务端“问题”

    明代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云: 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

  • 怎样更好地了解一件事物?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道的精深和粗浅。 王阳明说:“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

  • 勤奋求知,细致做事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王阳明 译文: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

  • 传习录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品读“心学”第一书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

  • 传习录 1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辑录,通过记录王阳明与弟子之间日常的交流来呈现王阳明的思想与智慧。 初读《传习录》从前言开始...

  • 《传习录》为什么读不懂

    《传习录》是什么? 《传习录》是王阳明弟子整理的,收录了王阳明金句,以及王阳明讲学过程中,和众多弟子的对话、往来书...

  •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感觉博大精深,既有《论语》的主要内容,又有很大的飞跃...

  •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传习录十六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立志的方法。 王阳明说:长期,专心存养天理(格物),就是立...

  • 人人都想求道,道在哪?(日更180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道这么重要,那"道"在哪? 01 道,明心见性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传习录》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道无穷,人的所见有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nl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