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感――窝窝饭
今儿冬至,是没过脚腕的雪陪着一起来的。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冬至节,只听说“东子节”亦或“冬子节”,后来才知道是我们这里的人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才有此谐音。
这节日里我们要吃窝窝饭。所谓的窝窝饭其实是馄炖与面窝窝一锅混合的酸汤饭,里面掺和着炒香的土豆丁、萝卜丁,豆腐丁等等,掺杂什么根据自己家情况来定,有什么加什么,爱吃什么添什么。
遗憾的是至今我既没学会包馄炖,又嫌用筷子头捣窝窝而麻烦,所以也没做出一锅如母亲做出的那样的窝窝饭。索性,网络发达的今天,图片也罢,祝福也好,都会有醒目的饺子,我也就在冬至这天中午包饺子,反正就是个节日嘛,咋吃自己定,想吃啥吃啥,也就全然没有小时候那种过节的气氛了。
母亲说,传统节日必吃的美食都是我这样的人给断送的。说的有些夸张,想想也是 ,我既不爱学又不想着怎么吃,肚子吃饱就行,还动不动就去外面吃,哪有美食可言。
不过呢,我虽没有把母亲的做饭手艺给继承下来,倒是把母亲所说的冬至吃的窝窝饭的来历做法给记住了。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冬至时节,大家都闲下来了,便想着法的做好吃的,但限于吃食有限,吃干的吧,太奢侈,汤的吧,只有馄炖太单调,过个节怎么着也得隆重些,就把醒好的面搓成筷子粗的面条状,再切成不到一厘米长的圆柱形,再拿筷子捣成面窝窝。然后再往煮熟的馄炖、面窝窝的锅里添加已经炒好的萝卜丁,豆腐丁,土豆丁什么的,就这么着,本来是一锅清汤馄炖,愣是成了很稠的大杂烩的窝窝饭,刚出锅时还有汤水,要是搁一会儿的话几乎就没汤了。
以前老是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叫这么个名字,干的就干的,汤饭就得有汤水,这样吃不是很难受吗?后来,母亲说道,以前不是吃食少嘛,这样吃着结实、抗饿,叫窝窝饭不是听着也挺有食欲嘛。现在想来也是哦 ,不过我闺女倒是解释的更直白,窝窝饭还是要汤多才好吃,汤少的话一看就饱了,还真不饿。
有一年冬至节我是在娘家过的。饭后在大门口与一个老大爷聊天,他说窝窝饭其实就是断头饭,就是以前的犯人行刑一般都在冬至的午后,中午时美美的吃上一顿窝窝饭,下午饱饱地上路,不至于到地狱时是个饿死鬼。他的话听得我脊背直发凉,这么好吃的饭咋和断头给扯到一起了。说与父亲时,父亲倒是镇定,别听他瞎说,不过,听着像是那么一回事一样。我这刚搁到地方的心又给悬起来了,窝窝饭当真是断头饭?转念一想,吃了这么多年了,不是好好的吗?我被自己给逗乐了。
说了这半天,我还是不会做窝窝饭,外面吃吧,没有母亲做的那种感觉,所以打算,今年包饺子吧,闺女说吃白菜大肉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