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失业了,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还记得办理离职手续的那天,HR低头精打细算着赔偿金,我却直愣愣地盯着求职APP发呆,没人说话,气氛压抑地要命。不一会儿,她忽然放下手中的计算器,飞快地抬头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飞速地垂下头,小声嘀咕到,“看你工作挺久的,年薪也不高嘛,明年工作挺难找的哦!”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但却是冰冷的事实。整整工作16年了!我的起点也并不比别人低,刚入职那会也是顺风顺水,凭着“项目管理一招鲜”一路火箭般飞升到项目经理、部门副经理的位置上。但没曾想会卡在副经理这个位置上动弹不得。平日里总少不了被部门经理劈头盖脑地骂,被其他协作部门同事挑剔,有时做事战战兢兢、委屈地仿佛小媳妇似的,好多次想要就此放弃。同学聚会、朋友圈里眼巴巴地围观着那些个优秀的同龄人,看到甚至比我小的85后、90后都已经身居高位,年薪优渥,说没有一点点触动那是不可能的。忍无可忍时,也不是没有动过跳槽的念头,也向父母哭诉过。没想到,父亲却面无表情地说,“你在这个公司吃老本混着不是挺好的嘛!我也是这么过来的,难不成你有本事跳槽?别忘了,当初这个工作也是我帮你找的!”我仔细掂量着这话中的分量,又理智地计算了一下工作的性价比,设想着自己失业后的恐怖状态,我又一次选择了退缩,苟延残喘地继续工作着。
现在,我被扫地出门了,后面的路究竟要怎么走?孩子要上学,房贷要还,老人要赡养,还有家庭的各项日常开支,冰冷的数字算的我头都大了。因为我的失业,减少了家庭的总收入,影响重大,连平日里总是乐呵呵的老公也整日里愁眉不展,但还是很理智地帮我分析利弊和支招,快点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先做起来吧。慢慢地,会有办法的。
事已至此,看来也只有快速找工作一条路了。我情急之下,网上搜了模板,胡乱写了一通简历,然后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海投,每每都是石沉大海。偶尔被几个公司加入储备库的,也久久不见面试的讯息。我有些泄气,一种无助感涌上心头。是不是年龄大了,别人都不待见了,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顿时陷入了迷茫,耳旁却始终回响着父亲那句话“一招鲜就能混到退休”,我不禁悲从中来。
那一晚,我彻夜未眠,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回顾着我16年的职场生涯,我悲哀地发现,我少有的几次巅峰时刻,大多集中在30岁之前,包括刚入职时主动竞聘项目经理,婚后主动请缨担任新部门的负责人。但30岁之后的职场大多被别人推着走,自己却少有建树,始终纠结于被迫害妄想症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被消耗殆尽。
掂量着以我目前的状态要在年前找到合意的工作已不太现实,我努力搜索着我的人脉,锁定目标,然后鼓足勇气、半开玩笑地给初创公司的前同事打了一通我自认为很艰难的、略带自我推销式的电话。
前面我做了很多的铺垫,旁敲侧击、含含糊糊地说我现在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可能也就最多半年,不知道能否被收留。我嗫嚅着说可能对他不是特别公平,哪有还没入职就想着离职的。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来吧,钱不多,但挺锻炼人的。”那一刻,我非常感激。
刚入职没几周,就接到一个挺紧急的案子。老板为了维系大客户,拍胸脯保证尽快完成项目申报,但留给我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天。作为这个行业的新手,为了不辱使命,我逼迫大脑飞速运转,现场快速地召集相关负责人了解需求,回家快速地网上查资料确定申报大纲,然后根据老板提供的模板搭好框架,再慢慢地充实内容进行精修。连续2天,每天挑灯夜战到12点,第二天凌晨5点起床强打精神继续整合资料,最终顺利地踩着点完成了申报。虽然后来我累到虚脱,但这种很燃的状态对我来说却是久违了。在我38岁的高龄竟然可以做到,我有些如释重负。
在初创公司的这几个月,我学着放下阴魂不散的公主病,安心地拿着普通应届大学生的薪水,信奉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至理名言,开始我的职业重启之路。从跑客户、拉业务、签合同、写文案,直至撰写课件等一系列咨询顾问需要掌握的技能统统放下架子,抛却杂念,从零开始学起;对于难的案子,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抱怨缺少资源和配合度,而是会想办法主动去沟通去尝试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像以往那样斤斤计较谁做多谁做少,而是主动揽活,将项目积极推进。在这期间,我发觉我关注自己慢慢变少了,对公司和客户的关注慢慢地变多了。当我看到客户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后面对我们的专业度大为赞赏,当我看到我们公司的接单率蒸蒸日上,当我看到项目成功申报后客户眼中闪现的光芒后,我觉得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而我也欣喜地看到我自身发生的一些改变,向着好的方向改变。
职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所谓的稳定。所谓的稳定其背后大都是由业务能力或人际交往技能所决定的,能力越强,职业越稳定。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能力的不断迭代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而躺在荣誉簿上的一招鲜模式看来已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以前所谓的铁饭碗正在逐渐被打破,而令人称道的专业能力才是后续行走江湖的不二法门。虽然,我遭遇了职场的阵痛,但这绝对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自己委靡的借口,而应该成为自我蜕变的极佳时期。时不我待,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用时间和久违的拼搏精神去换取哪怕是一点点成功的希望。
现在的我虽然仍不知道下一份正式的工作在哪里,但较之年前的忐忑焦虑,心中却又重新萌生了20多岁才有的豪情。我想今后无论是在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认真做事,努力拼搏的劲头永远都不会过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