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者三人共读 在文章《贺知章:诗坛里的宝姐姐》中说:
诗人里想出个宝姐姐般的人物,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在我们的认知里,诗人难道不是一个个高标处世、特立独行吗?他们经常有异于常人之思、之语、之行,很难和光同尘。尤其是唐代诗坛里,要么是李白杜甫孟浩然这样的在野派,要么是杜审言宋之问这样的御用文人。能在文坛和官场,既能赢得文名,又能被官方认可人,几乎人人交口称赞的,只有一个贺知章。对,就是几乎人人能诵的“碧玉妆成一树高”和“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作者,贺知章。
**作者把贺知章比作《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很有意思,字里行间充满对贺知章的喜爱之情。其实,唐朝诗人很多,性格也各异,那么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人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呢?为什么?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踊跃留言,当然,您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来答,将您的核心观点和文章链接放在评论区即可,好的应答文章也可能直接被推荐至首页哦!
另外,优质答案贡献将获得¥6元赞赏金,聊表敬意~
同时,也欢迎您进入【简书历史群】进行话题讨论,看这里:《简书历史群,能为你做什么?》
我是简书【历史】专题主编:子曰少怀。欢迎大家关注并踊跃投稿!
往期话题
历史话题帖001:商鞅之法是恶法吗?
历史话题帖004:东北易帜,张学良擅杀杨宇霆,你怎么看?
[历史话题帖005:苏东坡的感情世界:王弗,王闰之,朝云,谁才是他一生挚爱?](http://www.jianshu.com
/p/fff65a02f964)
历史话题帖006:林肯和托尔斯坦的妻子,悍妇之说你怎么看?
历史话题帖007:在古代也会有买房压力吗?
历史话题帖008: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与婚姻,你怎么看?
历史话题帖009:刘禅是真傻吗?
历史话题帖010: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话题贴011: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之子?
历史话题帖012: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镇压太平天国?
历史话题贴014:开脑洞,假如你有一件黄马褂?
历史话题贴015:洋务运动能够挽救清政府?
历史话题贴016:中国没有尚武精神?
历史话题贴018: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否寒门难出贵子?
更多精彩话题,等你来答,请点击>> 历史话题贴
网友评论
http://www.jianshu.com/p/8418ba763c76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白话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此诗写出了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全诗描写了习禅的心境,以及深得禅趣那种轻松、愉悦、闲适的心态。
当时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被贬,一度寄居于龙兴寺,每天出入经书禅堂,潜心研习禅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
闲人闲官闲地,无政事之烦扰,亦无名利得失之拘牵,正是难得清闲,正好信步读经。就读经来说,闲而不闲;就处境而言,不闲而闲,其复杂心情曲曲传出。
诗人以自身崇信佛学的正确态度讽喻世俗之佞佛,即对于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领悟,而对于书中一切迷信荒诞的事迹却又尽力追求而津津乐道。佛教教义艰深,必须深入钻研思考,如果只用修持本性去精通它,是不可能达到精审圆满的目的的。
末四句抒发诗人对寺院清净幽闲的景物的流连赏玩,到了忘言的境界。意谓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旭日东升晨雾滋润,梳洗青松涂以膏沐。是景物之静,也是诗人内心之静。而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环境的葱茏幽深。旭日冉冉,雾露濛濛,青松经雾露滋润后仿佛象人经过梳洗、上过油脂一样。这是闲人眼中才能看得出的静谧清幽之景,抒发的是闲人胸中才有的超逸旷达之情。
结尾二句意谓宁静冲淡难以言说,悟道之乐心满意足。诗人自认为是精通了禅经三昧,悟道之乐自然心满意足了。
全诗自晨起读经始,至末以日出赏景惮悟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生动表现了诗人于逆境中读经养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适的复杂心境,营造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幽深寂静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禅味而又托情于景,情趣浓郁。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理解;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情深;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淡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宣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恬静,
而且读他的诗就像赏画一样,总之迷的不要不要的😜
很小的时候学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只觉得眼前有一幅幽深的画面,抛去了阳光下的明媚,原来春天也可以是这样寂静。
后来读到“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以及“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那种世事无常的惆怅无奈触动了我年轻的心。
一片春愁待酒烧。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淡淡的,蓝色光影般轻飘的哀愁,在静谧旷野中的一尺幽泉上空环绕。不是上升,而是沉重。落去湖底,奔涌着暗流的漩涡,迷幻了时空的黑暗,一点一滴,混沌而不可阻挡的旋入心池。皎洁的月光,温柔的雪色,倒影在水中,夜色下,那更深沉的黑暗。🐶
但诗确实是非常好的诗,正如钱钟书所说,大诗人最爱写悼亡诗。想来大诗人若是不死他几个老婆玩玩,那还真对不起他的一腔诗才与诗兴了,个人认为,古往今来,怀念亡妻的诗词,属元稹和苏东坡(江城子)为最好(这两人的老婆真没白死),而这两位若是相比,元稹写的比苏东坡节制,更“平淡而近自然”,所以更是略胜一筹——当然纯属个人意见。
喜欢他的诗风潇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典型的一首诗喜欢上一个人。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乎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只是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迷之喜欢,总觉得乱花迷眼,是在提醒我不要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糊,守住善良的本心,那是我的根,和出门前母亲教导我的做人原则很契合,当然白居易写的时候可能只是风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真是爱的不得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白的诗潇洒,灵动,长短不羁。诗言志,李白毫不遮掩他的志向——“长风破浪会有时”;毫不掩饰他的忘形——“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毫不掩饰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信条——“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毫不掩饰他壮志未酬时的孤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就算是用来给皇上贵妃拍马屁的遵命诗,也写得如此信手拈来,自然妥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当然,李白也是悲剧,尤其是在政治上是悲剧。但他的悲剧,也是他个性造成的。他拒绝科考,幻想出现一位伯乐像刘备三请诸葛亮般请他出山;结果真的被推荐了,他又不肯好好地做他的公务员,发现自己竟然没做宰相,失望了;所以要辞职,所以才在安史之乱中投错了主,最终失去士的身份,几乎身败名裂,还殃及后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因为一首诗,隐隐感觉我们是同一类人!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坐司马,刚到永州还为政治上的失意耿耿于怀,很快被永州山水所感染,在寂静安闲之中思想得到了释放,永州十年是柳宗元文学哲学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的转变《永州八记》可以感受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