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粉碎——读老舍《离婚》

作者: 雨人的伞 | 来源:发表于2023-10-02 14:5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舍的作品是写给我们普通人的看的,他总能把小人物生活刻画到淋漓尽致。书中用那些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在今天读来依旧没有半点违和感。每次阅读,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张三赵四间的家长里短。

小人物的生活,说到底就是三餐四季,柴米油盐,人生大事不过是生儿育女,婚丧嫁娶。

1.故事梗概

开篇第一句话: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叫他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是这么足。这样的开篇立刻抓住你的好奇心,你一定想知道这位“大哥”到底有多么厉害。

张大哥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媒人”,他一生要完成的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老实巴交的同事老李最近有些“眉头不展”,张大哥立刻就明白了老李是为婚姻问题发愁,于是他极力撮合老李接把乡下的妻子和孩子接来北平一起生活。

虽然张大哥的过分热心,着实破坏了老李的自由和诗意。但是从实际生活来看,老李知道张大哥是为了他好,因此也心怀感激。

由此之后,老李所在的财政所几个同事及家庭,老吴和“方墩”太太,老邱和“纸板”太太,神秘兮兮的小赵,这几家人婚姻现状陆续热闹登场。

老吴为了生儿子想找个二房,老邱不满意太太也在外找了人,小赵只是把女人当作生意。民间有句俗语: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是啊,生活不曾放过谁,扒开华丽的袍子,各家有各家的难言苦衷。

在外人眼中张大哥幸福美满,无比风光,但他的一双儿女去成了心病。后来儿子被捕入狱,女儿鬼使神差居然爱上了人渣小赵。张大哥因为儿子入狱差点一蹶不振。 在他最难的时候,是老李和丁二爷出手相助。

最后,老李的诗意粉碎,逃离了北平,回到乡下生活。

2. 生动的语言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魅力十足,没有一丝晦涩,做作,他很少引经据典,全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读来妙趣横生。我每次读老舍的小说,都忍不住一边读一边笑出声来。

比如介绍张大哥的外貌时,老舍写道:

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珠囚禁一般,右眼没有任何特色,一向是照常办公,这只左眼便是极细密的小筛子。右眼所读所见的一切,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

张大哥走的是中庸之道,他的小筛子左眼是个法宝,“凡是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就会要平地摔跟头的。”

读到这样的描述,既形象又生动,无需多言,读者已经对张大哥的风格有了基本的认识。

读老舍的小说就像看一部连续剧,比如张大哥第一次请老李在家里吃火锅的那段文字,读来感觉就像你要去邻居家里吃饭,整个场景跃然纸上。老舍借助老李的眼睛描绘了张大哥看似美满的家庭:“自火锅至葱花没有一件东西不是带着喜气的。”

读到此处,我甚至感觉都能闻到张大哥家里热气滕腾的火锅味道。

这是老舍刻画细节的独到功力。他很会吊人胃口,虽然读者着急想知道张大哥要和老李讨论什么,但他又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一步一步引出主题。

老舍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比如老李想到要去改造父母包办娶来的乡下媳妇,他写道:

没法改造!要是能改造,早把我自己改造了!前面是一堵墙,推开是那面是荒山野水,可是雄伟辽阔,不敢去推,恐怕那未经人吸过的空气有毒!后面一堵墙,推开它,那面是床帷桌椅,不敢去推,恐怕那污浊的空气有毒!

再比如,说到老李的工作,老舍比作是“吃衙门的虫儿”,为了生存老李得天天往怪物肚子里爬。读到这样的文字,你一定会心一笑。

3.说说老李的诗意:

书的扉页上有一段概括介绍,我很奇怪居然对对老李只字未提,似乎编辑认为主角应该是张大哥,着重讲了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封闭之类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也是如此,我更关注老李,张大哥只是庸庸碌碌,看似“本事人”,这样的人有很多,但是老李却很特别。

我觉得这篇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诗意,无论你对诗意的定义如何,反正十之八九都会毁灭。只是在你拥抱诗意的日子里,你会觉得天很蓝,花很美,枝头的喜鹊也在为你报喜。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几段关于老李诗意的文字:

在开篇第二章,不甘平庸的老李第一次说起自己的诗意,他对张大哥说:

我并不想尝恋爱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到没有诗意。大多数妇女——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人们更平凡一些。我要——哪怕是看看呢,一个还未被实际教坏了的女子,情热的像一首诗,愉快像一些乐章,贞纯像个天使。

经历了一些利不尽如意的家庭琐事之后,老李很郁闷,文中写道:

他不是一个诗人,没有对美的狂喜,在他的心中,可是,常有轮廓不大清楚的景物,一块麦田,一片小山,山厚挂着五月的初月。对于妇女,他有个不甚清楚的理想女子,形容不出她的模样,可是确有些基本的条件,正如他心中的那些美景,朴素、安静、独立、能像明月或浮云那样的来去没有痕迹。

老李不仅对诗意有着不太确定的定义,另外他对自己也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应当是个哲学家,应当是个革命家,可是恍惚不定,他不应当是个小官,不应当是老老实实的家长,可是恍惚不定。

总之,老李的诗意对象,是“不必说话,而两颗心相对微笑。”  这个人一定不是李太太。苦闷的老李将诗意对象锁定在房东老太太的媳妇,这个女人曾给过他最美的幻想,但是最终老李的诗意粉碎了:

老李的世界变成了个破瓦盆,从半空中落下来,摔了个粉碎。“诗意”?世界上么有这个么东西,精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大概所有的诗意到最后都会粉碎。雾里看花的诗意是很美,可是总有一天天晴了,雾散了,花枯了,诗意会像花芯的露珠一样蒸发。

4.关于婚姻的思考

本来,我不想写与书无关的内容,但是阅读《离婚》时,脑海中不断出现一个问题,老李是不是老舍先生本人的化身?

这部小说写于1933年。五年后,也就1938年,老舍终于遇到了自己的诗意对象,之后他差点抛弃家庭,为爱走天涯。当然对此,我们不敢多做评论。

想起季羡林的一段话: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对于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拼命向外寻找幸福。

婚姻的起因是爱情,维持是靠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脚踏实地的幸福才是最好。

相关文章

  • 读老舍《离婚》

    我一直是个浅薄的人,大师们的作品好像都读不太懂,但是老舍先生的这个名字《离婚》吸引了我。 步入中年,听说离婚率越来...

  • 读老舍《离婚》之感

    《离婚》讲的是民国时期,几个小公务员的生活?这本书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国民党时期的公务员,感觉没有什么正事可做,...

  • 读老舍先生的《离婚》

    正在读老舍先生的《离婚》,一开始不太习惯慢热的节奏,有点犯困,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渐入佳境了。 老舍先生语言质朴,...

  • 这3本好书帮你重新理解爱情

    《离婚》 老舍 9.1(8484人评价) 我并不想尝尝恋爱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

  • 离婚—老舍

    在一篇教科书上看到老舍的这本作品,端看名字,想来可能不适合我这年龄层次的女生阅读,也就没放在心上。等到归还日...

  • 《离婚》||  老舍

    老李是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不太务实的人,因为他胸中有诗意。有妻子儿女,却惦记着隔壁被丈夫抛弃的年轻少妇。京城衙门当...

  • 老舍:《离婚》

    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即是理性。所谓哲学的高度,即在于哲学超越平常的理性能力。以此为前提,最好的小说,也即是...

  • 《离婚》老舍

    《离婚》这本书是我在言几又书店种草的。 那天,“烟花”登陆,16号线停运,公司还放了假,我又不想在家待着,冒着大雨...

  • 老舍的《离婚》

    整体感觉,特像纪录片,适合处在社会,处在社会一角,想要更多了解社会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篇没有和你讲,这个是对...

  • 老舍的《离婚》——衙门

    看见了衙门,那个黑大门好似一张吐着凉气的大嘴,天天早晨等着吞噬呢那一群小官僚。吞,吞,吞,直到他们在这怪物的肚子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的粉碎——读老舍《离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ds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