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1)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1)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07:16 被阅读130次

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我们丧失了爱人类的能力,就可能把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为这样也可以培养出真正的爱。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什么是精神贯注?心理学家派克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被自我界限以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

这种冲动与激情,我们通常会认为是爱。精神贯注是真正的爱吗?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精神贯注”一节中对此进行了专门的阐述。派克写道:

有的人对运动精神贯注。以打高尔夫球为例,某些上了年纪的人,把余生的最高目标定位在提高球技上,他们每天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以更少的杆数去打完一场球。他们想通过在运动方面的成绩,“抵消”在做人方面没有进步的事实。如果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就不会自欺欺人,以低级、肤浅的目标代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我们需要为自己提供许多与心智有关的养分。合理而健康的爱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当然,爱好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终级目标 ,否则就偏离了人生的方向。某种游戏或娱乐项目大受欢迎,在于它们能够取代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

有的人对宠物精神贯注,如,把全部情感倾注在一条宠物小狗身上,把它当成真正的家庭成员看待。对于那些寂寞而孤单的人而言,宠物就像是他们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切,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爱是什么?

这种对宠物的爱,是真正的爱吗?派克写到:我们喜欢宠物的原因是它们表现乖巧,任凭摆弄。我们豢养宠物,只是希望它们永远都不要长大,可以乖乖地陪伴我们,我们看重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我们丧失了爱人类的能力,就可能把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为这样也可以培养出真正的爱。

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爱。

相关文章

  •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1)

    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我们丧失了爱人类的能力,就可能把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为这样也可以培养出真...

  •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2)

    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完全不同。 ...

  • 王延平 || 依赖是爱吗?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

  •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1)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

  • 王延平 || 坠入情网是爱吗?

    情侣只有在脱离情网后,才能够真正相爱。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坠入情网”一节中写到:长期以来,人们对“爱...

  • 王延平 || 爱与独立(1)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

  • 王延平 || 爱与自律(1)

    如果情感是我们的奴隶,自律就是管理奴隶的法律。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与自律”一节中写到:自律是将爱转...

  • 核心2群3组耿艳菊2018.7.12阅读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 谈“精神贯注” 1.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

  •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2)

    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

  • [RIA学习力便签]《少有人走的路》NO.9 郑远霞

    「I,重述知识」(必选) 真正的爱和精神贯注有哪些区别,什么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和精神贯注有关注的对象、关注的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e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