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远去与气温的回升,共享单车的火爆达到了近一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行业内的领头羊——mobike与ofo的免费骑车活动也此起彼伏一轮接一轮。
在津津乐道共享单车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时刻关注着一些人上私锁、破坏单车等恶劣行为。很多人都说,共享单车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人性。
今天我们撇开人性不谈,而是从产品设计与用户使用场景考量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们会上私锁、破坏单车,为什么ofo的单车破损率与丢失率要高于mobike。
共享单车想要满足的用户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城市里的大多数人都饱受交通拥堵之苦,骑单车虽然便捷环保能锻炼身体,却要时刻担心车子被偷的问题,导致大多数人每天都骑辆脏乎乎的破自行车奔波在路上,真的一点都不酷。
共享单车出现后,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车子会被偷,而且相对于市政公共自行车而言没有获取门槛,没有复杂的手续需要办理,分布范围广,价格低廉。
既然共享单车如此的好,人们为什么要破坏呢?
产品设计缺陷&用户场景考虑不全导致的用户不满
首先,破坏单车、上私锁的用户可以分为两类人。
· 一类是主动型。对于这类人,只能说都是源于人性的“丑”,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 另一类是“我本善良但我就是要上私锁、破坏单车”的被动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被动破坏单车”的行为又是在那些场景下进行的:
在某个休息日,小张走出家门体验了一把共享单车,感觉甚好甚是便利,决定以后骑共享单车上班。最初的几天小张每个早上都能顺利找到车,一路畅通骑去公司。但情况慢慢发生变化,小张找车越来越艰难,而且单车不是被私锁锁住,就是出现各种问题。小张因此上班迟到了好几次。小张内心慢慢的因爱生恨,他心里想:大家都在给单车上私锁,那我也锁一辆好了,反正晚上休息时间我不用单车的时候别人也不会用,这样可以保证我早上有车骑。
小李与小张的情况差不多,不过小李还喜欢“行侠仗义”,每次看到又共享单车被上私锁或摘掉号牌,小李都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给车胎放气,他想:哼!你个没公德心的瞎包,不让别人骑自己也别想骑!
从上面两个场景可以看出,有些用户的上私锁和破坏单车行为并非他们从开始就生出的念头,而是在单车无法继续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后而采取的行动,并且在这些行动中得到了实际需求与精神上的满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导致这些问题根本原因:产品没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给了用户希望,却又不停地让用户失望。
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人们的内心是兴奋与喜悦的,因为人们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单车被偷,随心所欲的骑单车了,人们可以通过骑单车达到节省时间、锻炼身体等多种多样的目的。没等人们的兴奋劲儿过去,共享单车却演变成了“甜蜜的负担”,找不到车,找到的车不能骑……人们像对待曾经的恋人一样,从前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
又是什么导致了ofo的单车破损率与丢失率要高于mobike?
“一步到位”式设计&“一切从简”抢市场之间的PK
在产品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最理想的产品使用情形,更要想清楚当一切都以最坏的方式进行时该怎么办。
换言之,自觉维护单车秩序的人不在少数,但更有破坏者的存在,那么设计单车产品就要充分考虑如何杜绝破坏者的破坏行为。
很显然,mobike单车中的某些设计在尽量避免破坏单车的情况发生。例如:
采用免充气轮胎,车身使用航空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既保证车辆的自然使用寿命,又不会被人轻易破坏;
车身如果在锁住状态时被移动会发出报警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偷车行为;
采用用户举报、GPS定位与信用分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用户文明用车。
有媒体曾报道,mobike一辆单车的成本高达2600元(早期要高于2600元),车身包含的太阳能电池板、智能车锁等硬件设施大大增加了硬件成本,但这些硬件也为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了基础。
而ofo则出于降低成本迅速扩张等目的,选择将单车轻量化,没有在单车硬件上做太多文章,于是人们在ofo小黄车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破坏行为:
一个号码牌对应一个固定的密码,人们只需记住一组四位数的密码再把号牌拆掉,便可以长期“拥有”这辆车;
给车子上个私锁,无论多少人举报只要车还在用户就可以继续骑,并且不会影响个人信用;
车胎损坏或被恶意放气;
车锁损坏后即便密码正确也不能正常开锁。
ofo在产品设计上的“一切从简”提升了自己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为快速获取批量用户创造了条件,但这也是ofo单车破损率与丢失率要高于mobike的根本原因。
这种在车身硬件方面的劣势也会随着问题车不断增多与用户不满情绪的积攒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日后ofo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