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一线,是 MSC 开展调研的基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师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或许,最终交付于客户的是一份理性严谨的解决方案,但背后都有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逻辑中,一丝一毫对社会真相的探寻。
但走入一线,也没那么容易,最严重时还有冒着生命危险的可能。所以我们都笑称正儿八经当中,还得学会点如何扛枪、躲子弹、智斗毒贩。
/ 调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
玩笑归玩笑,这些都是在写字楼办公者无法想象的困难,而困难远不能像调侃一样一笑了之。
环境挑战
我们强调去到社会问题突出、矛盾积累膨胀的源头之地,虽然这些地方确实有如画般的美景,但衣食住行等基础性环境因素都相对恶劣。
住宿
影视剧里咨询师都是出入五星级酒店,但深入乡村,方圆十里之内未必有酒店旅舍。相反更多时候,为了能真实捕捉到村民的生活动态,我们通常都会借住在村民家里。曾经扎根在铜关村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甚至直接睡在地上,并且长期无法洗澡。
△我们曾住过的村民家食物
虽说乡野中有最地道的当地美食,随处可见新鲜有机的蔬果。但多少算作是「外来胃」,还是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前不久,云南文山小分队就集体患上急性肠胃炎,连夜入院挂水。
△在中西部地区体验了一把就医困难、用药过重出行
我们的项目地大多地处深山,没有一马平川的柏油马路,却随处可见泥泞与乱石。为了抵达,我们有时候要花费数 10 个小时,用上所有能被利用的交通工具。窜林跃石中,还得不忘保留影像资料。大家都调侃,比起怕把脑袋颠晕,倒更担心拍照的手机飞出去。
△流水潺潺的溪谷,同时也是要徒步进村的路生物
乡野是最天然的生物园,且不同的气候特征下,生物呈现出的形态、品种秉性都不尽相似。这些年我们遇到过无数稀奇的生物品类,也曾因为不了解遭到攻击。在四川大凉山,就有小伙伴被不知名的昆虫叮咬,全身起红疹,不得不紧急就诊。
△时不时会冒出的生物文化挑战
文化是一个范畴,它综合了历史、地理、语言、风土、宗教等众多内容,而且每种内容又包含不同的维度。其中,有一些是我们最直接与明显的感触:
语言
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访谈。中国方言系统庞大,在温州调研老人走失问题的时候,我们长期面对中国最难学且最难懂的方言 - 温州话,不得不借助翻译。此外,我们也会碰到少数民族语言,且大多数时候这些语言都没有相应的文字,只能通过村干部将民族语言转换成方言,方言再转换成普通话的方式传达给我们。
话语体系
如果说语言本身的不同可以通过翻译来解决,那话语体系的不同,翻译就未必能有用。诸如「维度」、「企业行为」等我们的常规用词对于村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就必须要尽可能转换成比如「方面」、「做了些什么」等有生活场景的词语与村民沟通。
△为了快速融入村民中,有时候也得跟村民走个酒局宗教
不同的受访对象有不同的宗教与信仰。面对一个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家庭,他们在访谈的过程会时常引用生僻的宗教人物或是宗教故事。短时间下,就对我们要在非相同宗教背景下,理解与共鸣内容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习俗
在西南一些落后地区,男女地位仍处于极度不平等的状态。我们在实地尝试建议过受访家庭的女性与我们同桌吃饭,却被男性主人强行拒绝。而吃饭又是一个能快速拉近关系的重要场景,且对于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女性要比男性更为了解,这样就会造成我们访谈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缺失,而不得不去建立其他的沟通渠道。
思维挑战
思维上的差异则更为不可明状。我们常常在当地能遇到这样的对话:
Q:你们那娶媳妇儿要花多少钱?
A:不算车子房子,50 万左右?
Q:哎呦,在这里你可以买 5 个黎庶族媳妇咯!
A:你们那买房子要多少钱?
Q:平均 300 万?
A:我的天,这里你可以包下几百亩地咯!
当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咨询师往往得首先有意识去发现思维之间的罅隙,并快速督促自己转换思维,站在对方的角度下重新判断沟通是否在同一基底上。
/ 解决问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
克服这些细碎纷杂的困难,除了要有很好的包容性和克服力,我们还会不断提醒自己去有意识性地把握调研的先后左右,用贯穿的思维去处理应对。
共情与中立
深入田间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体恤民情,找寻问题本源。比如面对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政府租了我们的土地后,一直都没有付给我们租金。
作为一名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师,我们首先得要求自我具备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能够帮助咨询师在客观逻辑分析之外,从情感、情绪、感受等维度去挖掘社会问题背后的洞察。这也是这份工作中,特别「感性」的部分。
在共情的前提下,农民身份中对于自我收益受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以及话语上的发泄是客观且正常的。
△融入当地,需要烟别脑后再下次地但当把农民身份转换成被政府协调与管理的人员来说,村民提供的信息又有着矛盾。因为往往在我们的多方求证下,很多时候政府、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合作里有中间商的存在,所以导致村民对各环节间的流程与模式不甚理解,容易造成曲解。
所以,咨询师也要时刻保持中立,把自己放置在多元视角中,去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甚至在必要时强化在多重身份下的客观合理性,这是社会调研中必需的要求。
洞察与敏感
面对不同利益相关方,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往往都不尽相似,如果不能时刻保有雷达精神,就不会发现造就我们社会调研的转折点,大部分时候就藏在其中。
在深入云南渔得咪调研缺水问题的前期,由于资料预判我们认为当地缺少储水净水设备。但在实地中,我们发现村子里早以建立水库却一直被闲置,村民饮水依旧浑浊不堪。因此我们敏锐地洞察到这其中的差距,并从关心有没有,迅速转换成为什么有还没有做好,抓住真实诉求产出方案。
△饮水工程成功实施后,村民第一次见到干净的饮水另外,当社会问题越极端,越是无法展现咨询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相反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揪出问题,才是应有的敏锐。但另一面,如果一个社会问题足够激烈就代表着它越有研究价值,也更需要去下潜深挖其中各类社会关联。
比如我们探究规模性的盗伐事件,参与者暴力、不顾法律、扰乱治安的行为,背后一定与当地社会治安、社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有不可割裂的关联,而社会治安与社区关系再向下又能出现就业等更多利益相关事件,带出企业的参与关系。这也是我们发现问题根源过程中最令人激动的兴奋点。
归纳与演绎
再当跳脱田野之外,面对滚烫的一手信息,如何完成高度总结,整合分析变为交付又是在强调咨询师的逻辑思维、可视化表现、演绎归纳能力等。
比如,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总离不开「钱」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借钱的理由有很多,种地、买牛、结婚、盖房……但在大量调研的积累中我们发现,这些理由都是农民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不断延伸出来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等。那对于我们来说,就需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分类与解读,并最终帮助金融公司有针对性产出乡村金融解决方案。
△对于有针对性的金融解方案,村民觉得很受益所以,在田野乡间越是存在挑战性的阻挡,越能刺激我们探寻和理清社会问题背后逻辑的「斗志」,也越是能锻炼我们去不断消化和反思能力成长这回事。而与其说要羡慕咨询师们能做空中飞人,光明正大地环游世界,还不如说去嫉妒我们扎扎实实产出的洞见。
就连我们自己常常都感叹:
有时候我们坐在办公室,坐在电脑前,想出了很多方案,或者有时候我们按照我们对于逻辑推导出来的真理的自信和坚持去让第三方执行这些或那些,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关键因素,是很难抓住事物的核心。
>>>写在最后:
尽管田野调查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但它也只是帮助我们更多设立与搭建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期待下次,我们能与你们分享更多。
Maker Sustainability Consulting
联系我们│contact@msc-world.com
电话 |0571-89266293
微信│mscworld
网址│www.msc-world.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