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小说价值的几个因素:
(刘健)
问题是什么?
故事好不好?
结构圆不圆?
语言是否非常适合该故事的语言。
新闻素材特质:干货,朴素,快速
如何把新闻扩展成小说的思考:挖掘新闻背后的缝隙,新闻人物的心理,他为什么会这样?成为这样之后会怎么办?他会对整体的社会包括人物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
(念远怀人)
金庸小说爱好者,因为家乡的关系,对西域历史情有独钟。
开头(第一章)要建立和读者的连接,吸引读者看下去。比如悬念冲突共鸣。
故事要有深度:
1.(古代题材为例)要把古代英雄的气魄用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来体现才能创造影响,使人们接受。
2.人物塑造要立体真实,体现人性真实的目的,千万不要写成爽文网文性质。
3.不要有叙说模式,比如成功学的那套叙说模式:什么是好的,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把故事限定得很狭隘,一看开头便知道结局。
4.故事层次要想深入,作者本人要带有一定的思想,他的作品三十六骑里面义军的反叛也是为了体现作者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5.墨家文化的加入让故事的内涵进一步加深。
总结:多阅读,多思考,体现故事的深度和层次。
(雨落荒原)
素材渠道:新闻,法制,路人,商贩,亲朋,最开始写最好写自己。小说家就像海绵吸附素材。
技术层面靠引领;艺术层面靠天份和悟性
语言特质:吐嘈
故事和小说的区别:故事是小说的一个内核。要想让小说完整需要填充故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冲突,语言逻辑。
(黄一琨)
关于乡土文学的问题
不要用90年代的故事材料,感觉比赵本山还要乡土。如果能写出洗剪吹的现代乡土也不错。你得立足于现在的处境,然后得有长的视野以及丰富性。其实中国还是农业国家,城市是还只是建筑在上面的一个盆景,思维方式还是老的。
(刘健)
部分作者写乡土文学容易犯的错
1.写成乡村宫斗
2.缺乏人物性格,每个人应该不同。要从不同的人物中拔出自己。
3.每个地方的乡土是不一样的比如宗法,要写出差异性。
乡土文学作家代表人物:路遥,贾平凹
可以借鉴的优点
1.描述现状,讲不错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对乡土有自己的思考。这体现一个作家很有价值的东西,以及驾驭故事的能力。
2.它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除了摄像机拍到我们看到的画面场景之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思想?是政策?是历史发展?经济变化?是心态?还是物质的变化导致人们对生活期许的变化?
思维拓展:1.关于城市题材:缺少对于人物心里节奏和身体节奏不协调的观察分析。
2.如何深刻理解自然主义。
3.如何观察:用博物学的角度,把细节展开描写,把描写的对象填满。写出走心的观察,不要注水。
4.博物学的一本书《如何观察一棵树》从中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然后转化成如何观察人或者动物。比如虫子,我们不仅观察它的特征,更要深入观察它的运行。
希望对爱写作的你们有帮助,整理的不好,欢迎多提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