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生存本能的位置——恐慌心理的生物学根源
从解剖学上来讲,大脑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海马、杏仁核和伏隔核(伏隔核也被称为“大脑的快感中心”)等。
因此,在大脑边缘系统内,我们能找到饥饿、疼痛、嗜睡、愤怒、恐惧和快乐等原始体验的根源。
大脑边缘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基底核,基底核包括伏隔核和腹侧纹状体,这两部分脑体组织对人类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能分泌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和名为“内啡肽”的天然镇痛剂。
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神经传导物质,承担着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对人的习惯和嗜好具有强烈影响。
内啡肽会影响到人们对这些习惯和嗜好的体验,尤其是愉快的体验。
许多人发现自己在巧克力面前无法自已。
这种现象有它的生理学根源:只要一想到或一看到巧克力,大脑边缘系统就会受到刺激,从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每当这两种情况(即看到或想到巧克力以及大脑分泌多巴胺)同时出现,这两件事情之间就会催生出更多的能量(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恋爱关系中,特别是在早期恋爱阶段。一看到或一想到新的伴侣,大脑就会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从而给人们带来兴奋的体验)。
而当我们真正吃到巧克力之后,就会刺激大脑的“快乐中枢”,导致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内啡肽,从而进一步加强我们对巧克力的爱好。
关于多巴胺的一种有趣现象是,一旦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比如当我们真正吃到巧克力之后,它的分泌水平就开始下降。
因此,真正导致多巴胺分泌水平增加的是我们对巧克力的心理期待,而不是真正食用巧克力(我们都知道,在恋爱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的分泌会逐渐减少,最初阶段的感情也会变淡)。
相似地,暴食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体内多巴胺分泌水平异常导致的。
体内多巴胺水平较低的人,更有可能为寻求快感而暴饮暴食。
比如,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之后,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就会下降,导致不适感增强。为了恢复多巴胺水平和舒适的感受,他们就不得不寻找自己非常渴望的食物,也就是最初导致成瘾性的那种食物。
当然,这会导致暴食者陷入恶性循环:降低的多巴胺导致他们想要多吃一些,而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食物,又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多巴胺水平。
另一方面,当大脑边缘系统体验到恐惧时,也会引发一个类似的过程。
具体地讲,当我们变得害怕时,一种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 CRF)的物质就会在大脑边缘系统的不同部位被分泌出来,尤其是下丘脑和杏仁核这两个部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一旦被分泌出来,就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因为这个过程还涉及垂体和肾上腺,所以在科学界,该过程被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进而刺激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皮质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血糖水平和免疫机能。
肾上腺还会做出进一步反应,分泌出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这就是经典的“战逃反应”的生理学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升高,从而改变了全身的血液循环。
但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激活行为会降低多巴胺分泌水平。
因此,我们的恐惧反应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与情绪不安,还会导致多巴胺的减少,进而造成非常消极的、烦躁的感觉。
此外,如同多巴胺分泌水平激增会巩固某些引起愉悦的行为一样,这种多巴胺分泌水平下降的反应过程也会巩固某些引起不适和恐惧的行为,因为令人愉悦的循环过程会促使我们通过某些行为维持快感,而这种不适和恐惧的循环过程会促使我们想方设法结束不适。
我们内部形成的这种终结不适和失衡的强烈欲望,是我们保护自我、实现安全的一个基本方式。具有强大网络的大脑边缘系统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我们的安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需求,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存本能。
战逃反应
基本内容
当人的情绪在极度状况(如惊吓)下,交感神经系统往往会集体活化起来,所释放出的正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就会造成全身内脏器官的大量活动。这种因为交感神经系统的集活动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称为“战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这些反应包括:
1、血糖浓度增加。
2、肝脏或肌肉醣解作用增加。
3、全身代谢速率增加。
4、心跳加速、血压增加。
5、肌肉收缩力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