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正空浅释

作者: 西莲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9:39 被阅读20次

      清朝康熙年间青莲法师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在这一段阐述中,告诉我们自性真心的究竟本质是“中道正空”。

    “中道”或“正空”,是佛教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那么,什么叫中道?什么叫正空?

      儒家讲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佛家讲中道,就是修行远离两边之道。如空有、生灭、来去、垢净、一异等等,均要离开。中道的本质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远离两边就是中道,不可以心中再存有一个中道,那叫头上安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正空也叫真空,名相虽异,意义相同。正空就是正宗的空义,是妙有而真空,真空而妙有,其内涵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是离开邪正两边的绝待之空。

      中道和正空,此两者亦是同出而异名。中道就是正空,正空就是中道。下面我们就采用中道之名,来阐释中道实义。

      为利解道,释尊在《金刚经》巧立一个公式:佛说……即非……是名……这个公式就是释尊一生说法采用的俗谛、真谛、中谛的三谛之理,其真实说就是内含真俗二谛的中谛之理。中谛与中道也是同出而异名。

      所谓中道(正空),就是宇宙唯一实相之理。实相无相,独一真法。真法忌口,只有契入。中道实相统摄空性、明性、觉性。所谓空性,指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空寂之体;所谓明性,指本体光明遍照十方无有障碍;所谓觉性,指本体具有见闻觉知的明了之性。

      下面我们从宇宙本体的空性、明性和觉性,参照佛经其他名相,来体解中道正空实相之理。

      如来三身中的法身即是空性,报身即是明性,化身即是觉性。

      如来藏中的空如来藏即是空性,不空如来藏即是明性和觉性,空不空如来藏即是中道正空。

      佛智是真空妙有,真空即是空性,妙有即是明性和觉性,真空妙有或妙有真空即是中道正空。

      天台三观空假中,空即是空性,假即是明性和觉性,中即是中道正空。

    《华严》讲理事不二,理即是空性,事即是明性和觉性,理事不二即是中道正空。

      三因佛性中,正因佛性即是空性,了因佛性即是明性,缘因佛性即是觉性。

      如来三智中,根本智即是空性,一切智即是明性和觉性,一切种智即是中道正空。

      大乘经典讲寂照双运,寂即是空性,照即是明性和觉性,寂照双运即是中道正空。

      净土宗最胜之土常寂光,寂即是空性,照即是明性和觉性,常寂光即是中道正空。

      净土宗的阿弥陀佛,阿翻作空,弥陀翻作有,佛翻作觉。阿即是空性,弥陀即是明性和觉性,佛即是中道正空。

      佛经首句如是我闻,如即是空性,是即是明性和觉性,我即是中道正空。闻即是闻慧成就,通过听经闻法明白中道实相之理。

……

      空性、明性和觉性的自然圆融,完整体现中道正空实相之理。空性、明性和觉性,它们之间是一而三、三而一,非同非异,既同既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才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情离见,心思路绝。空性、明性和觉性中,就其本质终极判言,明性和觉性是相对,空性才是绝对,明性和觉性只不过是空性本体中所起的作用而已。所以,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愿虚空法界,有情无情,胎卵湿化,蜎飞蠕动,所有众生,听经闻法,断惑证真,皆入中道正空实相之理,究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众

感恩佛法僧及一切善知识

感恩明空老师的审阅

中道正空之理
回向偈① 回向偈②

相关文章

  • 中道正空浅释

    清朝康熙年间青莲法师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

  • 原始佛教

    1.中道:不苦不乐谓中道。 2.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四谛:苦,集,灭...

  • 千字文 解释

    千字文解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浅释: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浅释:太阳有正有...

  • 《心经》参悟(七)

    【经文】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浅释及参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与色是一体的,不...

  • 《说文部首浅释》——正

    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 《说文▪是部》:“是,直也。”可知这里用以解释的“是”乃正直无偏斜之义。...

  • 心之源

    修真堂中道文化传播 《道经》云:离种种边,名为妙道,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

  • 【气贯神通】

    【气贯神通】 道本自然一气通, 空静如常最难求; 身心性法皆无用, 中道观空似水流。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教的“空”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佛教说:“空,无自性”。自性是事...

  • 《观经疏楷定记》第211讲/光台现国摘选2

    《观经疏楷定记》211讲摘选 ~净宗法师讲述 …… 光发两眉之间,故表中道。诸法不出十界,依正无非中道。本来具足,...

  • 冬日访摄山栖霞寺二首录一

    问道栖霞寺,日午访道场。枫火燃正炬,如见舍利光。侧立听梵呗,讲经想僧朗。众流守中道,万法归空王。我志本牢落,每欲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道正空浅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s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