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正空浅释

作者: 西莲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9:39 被阅读20次

          清朝康熙年间青莲法师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在这一段阐述中,告诉我们自性真心的究竟本质是“中道正空”。

        “中道”或“正空”,是佛教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那么,什么叫中道?什么叫正空?

          儒家讲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佛家讲中道,就是修行远离两边之道。如空有、生灭、来去、垢净、一异等等,均要离开。中道的本质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远离两边就是中道,不可以心中再存有一个中道,那叫头上安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正空也叫真空,名相虽异,意义相同。正空就是正宗的空义,是妙有而真空,真空而妙有,其内涵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是离开邪正两边的绝待之空。

          中道和正空,此两者亦是同出而异名。中道就是正空,正空就是中道。下面我们就采用中道之名,来阐释中道实义。

          为利解道,释尊在《金刚经》巧立一个公式:佛说……即非……是名……这个公式就是释尊一生说法采用的俗谛、真谛、中谛的三谛之理,其真实说就是内含真俗二谛的中谛之理。中谛与中道也是同出而异名。

          所谓中道(正空),就是宇宙唯一实相之理。实相无相,独一真法。真法忌口,只有契入。中道实相统摄空性、明性、觉性。所谓空性,指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空寂之体;所谓明性,指本体光明遍照十方无有障碍;所谓觉性,指本体具有见闻觉知的明了之性。

          下面我们从宇宙本体的空性、明性和觉性,参照佛经其他名相,来体解中道正空实相之理。

          如来三身中的法身即是空性,报身即是明性,化身即是觉性。

          如来藏中的空如来藏即是空性,不空如来藏即是明性和觉性,空不空如来藏即是中道正空。

          佛智是真空妙有,真空即是空性,妙有即是明性和觉性,真空妙有或妙有真空即是中道正空。

          天台三观空假中,空即是空性,假即是明性和觉性,中即是中道正空。

        《华严》讲理事不二,理即是空性,事即是明性和觉性,理事不二即是中道正空。

          三因佛性中,正因佛性即是空性,了因佛性即是明性,缘因佛性即是觉性。

          如来三智中,根本智即是空性,一切智即是明性和觉性,一切种智即是中道正空。

          大乘经典讲寂照双运,寂即是空性,照即是明性和觉性,寂照双运即是中道正空。

          净土宗最胜之土常寂光,寂即是空性,照即是明性和觉性,常寂光即是中道正空。

          净土宗的阿弥陀佛,阿翻作空,弥陀翻作有,佛翻作觉。阿即是空性,弥陀即是明性和觉性,佛即是中道正空。

          佛经首句如是我闻,如即是空性,是即是明性和觉性,我即是中道正空。闻即是闻慧成就,通过听经闻法明白中道实相之理。

    ……

          空性、明性和觉性的自然圆融,完整体现中道正空实相之理。空性、明性和觉性,它们之间是一而三、三而一,非同非异,既同既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才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情离见,心思路绝。空性、明性和觉性中,就其本质终极判言,明性和觉性是相对,空性才是绝对,明性和觉性只不过是空性本体中所起的作用而已。所以,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愿虚空法界,有情无情,胎卵湿化,蜎飞蠕动,所有众生,听经闻法,断惑证真,皆入中道正空实相之理,究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众

    感恩佛法僧及一切善知识

    感恩明空老师的审阅

    中道正空之理
    回向偈① 回向偈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道正空浅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s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