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背后的认识观,很重要。
你是如何认知的,决定了你将会如何行动,取得何种结果!
譬如,
当你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结构化的将信息进行分类储存,那么就有了下图的行为结果:
当你认为成为领域专家,就是要回答这个领域内的1000个问题,那么就有了下图的行为结果:
当然,假如你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是基于如下流程:
根据我过往经验发现,在实操过程中至少会踩过下面三个坑:
如果你热衷于用各种笔记类软件进行知识的分类、储存,你可能入了知识管理的坑;
坑1:把知识管理工具当做知识管理本身
如果你还热衷于用思维导图做各种学习笔记并分享传播,你又可能入了这知识伪加工的坑;
坑2:把思维导图等记忆工具当做知识管理
如果你还认为学以致用就是学习之后要学文章、讲授所学,你可能也入了这天坑;
坑3:误以为写文章、讲课等形式才是知识的输出途径
这么多坑,要到底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管理呢?
其实,
行为本身没有对错,只是行为是否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罢了。
倘若,
你想要从学习知识到知识管理,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重新来思考一下:印象笔记和我的知识管理
印象笔记
Evernote本质是一座图书馆,
一个个笔记本组是那图书馆的一排排大书架,而笔记本就是书架上的小书架,每一个笔记就是一本“书”。
知识管理
以终为始,
从结果倒推知识的采集工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如何加工、整合知识点,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呢?
印象笔记与知识管理
基于对两者的认识,再度思考:
一个笔记本组就是一个大书架,那么这个大书架就是现实工作场景中的一个方向,譬如学习力方向;
一个笔记本就是这个大书架上的一本本“书”,譬如学习力课程研发;
一个笔记就是这一本“书”内的一个“点”,譬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那么,
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
一个笔记本内的各个笔记(每个笔记就是一个知识点/一个萝卜),可以通过“创建目录”的形式将这些“点”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一套程序。
此外,
还可以通过笔记内部链接功能,实现笔记之间的链接,
这为知识点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链接,以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你的笔记本可能是这样的:
或许,
这样的积累方式,会让你距离高手、专家,越来越近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咚咚老师
2019-07-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