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这个词,来源于《诗经》中的“风雅颂”,本来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及小雅、大雅,后来也把“颂”包含在内,指代《诗经》中的全部诗篇,再将含义加以扩大,一般的文章诗歌之道也以“风雅”称之。
《文选·序》有云:“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视。”这里的“风雅”,就是在广义上使用的。
《诗序》有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然后又解释道:所谓“风”,就是“讽”,就是“教”,“以风动之”“以教化之”等等。
在中国,作为诗的本质,更重视其道德教化的意味。“风雅”这一概念,在狭义上转而代指一般诗歌,其中心意思仍是强调作为人的精神文化之产物的诗文之道及艺术表现形式的精神价值。
例如杜甫有一首诗云:“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里所谓的“伪体”指的是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所谓“风雅”指的是《诗经》之诗,或者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正统之诗。
露伴学人在《幽秘记》当中,也将明代有名学者方孝孺的《谈诗》五首中的一首作了翻译,曰:“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诗。”这里的“风雅”也大体是上述的意味,或者比上述的意味更宽泛一些。
自然的风物、四季的推移,以及对与此相关的人生中的各种现象采取一种持续静观的态度,摆脱俗念,以俳眼视之,修炼“风雅之诚”,也就是“风云乱我心,花鸟劳我情”那样的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心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至此,“风雅”的真髓就成为一种至高至深的、精进于“道”的精神状态。进而言之,它必须成为支配着创作主体的全部生活态度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