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圩一周后的圩堤上

作者: 桐州一皓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21:19 被阅读0次

    老家包兴联圩,距离圩堤溃破刚刚过去了一周时间。

    我今天跟随金神文化站黄站长一道,坐的镇防汛指挥部的专用车辆,才得以顺利进入的圩堤。

    从金神二桥的桥头开始,往南是通往淹没区的道路,禁止通行。顺着金神大河的河堤往西再往南,一直到达东河口大桥桥头,每一个分岔路口都有专人在值守。

    童联村和解放村(即现在的联圩村)坐落在外河河堤上的人家,并没有撤离,大约是因为此处属于圩堤的上游,地势较高的缘故吧。圩堤上能看见一些人家的门口停放着小车,说明屋内是住着人的,一路上也能看见在家门口溜达的人影。

    一个显而易见的窘境就摆在眼前,虽说联圩村靠近外河的河堤上水电照常,但人们的菜地肯定是在被淹没的圩内,吃惯了家里菜园里的菜却并不习惯上街买菜的人们,又该如何生活呢?

    车子继续往包墩方向驶去,很快就到了包墩闸,让人吃惊的是圩堤上走动着三三两两的人们,包圩村的居民除了投靠亲属,其余的都去了镇上的安置点。这些人怎么会不在安置点,却回到了家里呢?

    经过询问得知,他们是在亲戚家短暂住了一段时间,听说大水退了一些,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在哪里也没有自家的房子住着舒服。

    圩堤上的自来水还有,电路却早已经被切断。做饭就得靠土灶来做了,但就算是家里有柴火可以做饭,屋的前后都是水,柴火的剩余也应该不多。还有一个前面说过的同样的问题,菜呢,从哪里来?

    往下走,沿途不断地的看到有人坐在自家开着的门外,这些人的行为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难道一句“故土难离”就能解释一切,可是这种生活过的又是何等的不舒服。

    宽阔的河道里,有人在水面上划着腰盆在搞鱼,看见我们停车,以为是巡查水面捕鱼的,腰盆很快就划没了踪影,游到了前面的另一条水道里。

    走过那天拆房堵漏的现场,已经是不一样的场面了,圩外加固起了一处全新的人工平台,从水底加固到圩堤等高,这得需要多少的建筑材料啊。

    不断地看到一些抢险现场遗留的痕迹,有成排的木桩打在圩外的水里,可以想见抗洪抢险那段时间的激烈场面,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民工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劳动强度。

    只是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过后,换来的却是一声叹息。

    老天爷在成心跟人间过不去,破圩的头天死命的下着暴雨,导致圩外水位猛涨,一寸一寸的漫过了后筑的子堤,由于防线太长,人力根本来不及抢救。圩破的第二天却是个晴日,很是让人无语。

    圩堤上,河边某处有棵野桃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桃子,野桃(毛桃)尚未到成熟的季节,目前还不能食用。这棵桃树很粗,应该有些年份了,并不惧怕河水的浸泡,它们在安心等待着主人的归来之日,到那时候,满树黄熟的毛桃必将是一树的惊喜。

    一棵柿树 上,青色的果实不是很大,却也缀满了枝头。柿子的成熟期比毛桃还要晚些,洪水快要淹到它的脚跟,它却无视着脚下的这位不速之客,慢条斯理的随风摇晃着枝叶,这算是跟洪水的对话吗?

    堤上有一段不易通行的潮湿地段,可以看出路面上的新鲜砂石,很显然,那是为了抗洪抢险车辆的通行而铺设的。 抢险时期的防汛物资应有尽有,只是人力终究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

    我们的终点是溃堤的决口处,眼前是一段长约百余米的豁口,通过手机的镜头放大可以看出,几根被撕断的木料不成规则的戳在那里。我知道,那里原先是一套柱子落地的房屋,现在仅剩下这点了。

    而更惊心的是,这套房屋的南边,也就是豁口的位置,一栋楼房被大水冲得无影无踪。想象一下,那个时刻的洪水是多么的凶猛。

    此时的包兴联圩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湖泊,几天前,现在四五米深的水面下曾经是大片青青的稻田。如果不是这场意外,此时的稻田已经看不见稻棵的间隙了,过不了多久,就能闻到熟悉的稻香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圩一周后的圩堤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jg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