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事难料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有一天和妈妈上街置办年货,回来的时候我们选了条我们不常走的路。过了石桥往左拐再穿过两旁的商贩店铺就进入到那条陌生又熟悉的居民住宅街道。之所以感觉陌生又熟悉,是因为我们家曾经就住在街道左边的一所房子里,确切地说是租的。
那天的太阳很暖,我和妈妈提着大包小包,从相对而建的两排房子中间的街道走过。快路过曾经居住过的屋子的时候,妈妈好像突然想到什么一样问我,阿笙,还记得我们曾住在这里的房东他们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46773/e9a95c6ba69cd00e.jpg)
嗯。我回答,我知道她会继续讲下去。
听说英莲后面也找了个男人,听说那个男人对她好的不得了哦,妈妈神神叨叨地说道。
额?!我很惊讶。
脑子里闪过的是大概五年前,电话那头的妈妈压低着声音跟我说过的另一个了不起的消息。妈妈说,房东和他老婆在闹离婚呢,听说启东在外面玩女人,被英莲知道了……
世事难料,一时间我竟有点恍惚。
2.陈年往事
望着近在眼前的那栋陌生又熟悉的房子,我不由回想起那些陈年往事来。
记忆中,从我们家搬到这个小镇开始,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就一直处于租房子住的状态,东南西北的,没少折腾。而在我家买房之前最后一次搬家就是搬到了启东和英莲家里。
房子上下两层,很宽敞,中间是四方的露天天井,临街的那一面是大厅,其他三边则是厨房、卫生间和各卧室,整个构造有点类似于四合院的风格。房东租给我们住的仅限于这底下第一层,而楼上的几间房间,他们放有自己的物品,我们也从来没上去过。由于他们在县城还有房子,平时很少回来,偶尔过年过节或不定时会过来住上一阵。
房子还算宽敞干净,我们一家人住的也还算舒服。我爸妈经常在背后跟我说,房东跟他老婆两个人都挺好的。一年xx钱(具体数目忘记了)的房租算是很少的了。想是他们挺有钱的吧,妈妈语气里尽是羡慕和无奈。
初见房东启东和他老婆英莲的时候,我显得很腼腆。启东个子高高的,不胖也不瘦,四方脸,笑容温和而友好,看起来跟我爸年纪一般大。英莲也是个高个子的女人,体格偏粗壮,长脸,乌黑的长头发扎起来,笑容很是爽朗,和我妈的那种善良温婉的气质截然不同,她整个感觉给人的感觉是大方且直率。由于初见面就感觉到夫妻俩都是挺不错的人,慢慢地我也放得开来。
房东夫妻初次回来的那天,英莲上楼端出一大盘新鲜的水果递给我,并告诉我洗过了的,让我直接拿去吃。刚好我妈经过就大声跟我妈说,水果是从她婆婆那里带回来的,他和启东两个也不怎么吃,给孩子吃吧。妈妈在一阵忙不迭的拒绝之后只好示意我收下。
他们两个在家住的时候,妈妈总是开口让他们不要开灶了,就跟我们一起吃饭吧。一开始夫妻两总是微笑着拒绝,次数多了,觉得不好意思,不出门的日子就跟我们一起吃过两顿饭。记得爸爸特地去买了好多菜。
碰上大家都在家的时候,房东两夫妻加上我爸妈四个人就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我在房间里写作业,四个人响亮的谈话声经常是不绝于耳,有时候我干脆合上作业转着笔听起来。
刚开始大家还客客气气,聊着聊着就来劲了,启东和英莲偶尔拌起嘴互怼起来,偶尔又互相打趣开起玩笑,堂前就发出四人一阵哈哈大笑的声音。
比如,有次英莲跟我妈讨论起起煎鱼怎么煎才好吃时,启东就在旁边说,说起来你是一身的劲哦,也没见你做的多好吃。
英莲就反击,不好吃还不都到你肚子里去了,吃完饭就碗筷一推撒手不管的人,也真好意思说。
启东就辩解道,你摸着良心说吧,我有没有做过饭菜,洗过碗筷。
英莲不甘示弱,你个不要脸的,你一年做过几顿饭啊,就在这里吹。
就你厉害,启动只好认输。
再比如,英莲主动问启东,自己身上穿的那件新买的大衣怎么样时,启东会不屑一顾地来句,好看啊,败家娘们。
这时候英莲就会和启东杠起来,我一年才买几件新衣服啊,你一年抽多少烟,你自己算。
吵完后他们又对着我爸妈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
大家越来越没有了初见时礼貌拘谨的气氛,莫名地,我感觉这种氛围还挺好。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这两夫妻挺有意思。
后来陆陆续续又见到了他们的儿子,女儿。女儿是个有点胖胖的大姑娘,大我三四岁,我们基本上没有多少接触,只不过我动不动就听到她在楼大喊大叫“妈”,在一楼的英莲就会大声回她。偶尔母女两一起逛个街啥的。儿子是哥哥,和女儿的微胖相反,儿子有些瘦弱,面相生的还算清秀,不怎么讲话,确切地说是我没有见过他讲话。后来我从我妈口中我才知道他是不能讲话,是聋哑人。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有惊讶也有怜悯。
我妈妈没少在背后嘱咐我,把他当正常人看就可以了,不要在背后指指点点,更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其实这些不用我妈说我也知道。另外我妈也曾在背后感叹,挺好的一个男孩子,有时候我看着都觉得挺可怜的。这时候我总是提醒她,你自己说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的。启东他们两个背后肯定也会难过的吧,妈妈却自顾自地说,好在孩子也这么大了。
但是看他们一家四口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有说有笑,挺和睦欢乐的。虽然这其中还惨杂他们家儿子激动时发出的“咿咿呀呀”的声音。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这家人挺不一样的事是,夫妻俩竟都是戏曲爱好者。有一天晚上,启东和英莲双双穿着戏服回来了,看到现实中这样子的装扮多少会让当时的我有点目瞪口呆。他们两个回到大堂后大大方方地跟我们解释,他们刚刚去xx镇上唱大戏去了。说着说着就聊起了他们喜欢的地方戏曲,他们说自己经常会去参加这样的地方戏曲的表演。说着说着,英莲就唱了起来,启东也跟着唱了起来,两个人还一边舞动着戏曲长袖,有模有样的。
夫唱妇随,说的就是这样吧,我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词汇,可是我感觉眼前的画面比词汇本身表达的要美好。这夫妻俩真有意思,这一次我也这样想着。
3.后来
高中过去我上了大学,到了外地,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自然更是极少见到房东他们一家了。然而有一次,在和妈妈的通话中,我们各自说着自己的身边的发生的新鲜事,妈妈突然想到什么一样,压低着声音跟我说,房东和他老婆在闹离婚呢,听说启东在外面玩女人,被英莲知道了。英莲和他大闹一场,后来启东干脆不回家了,就跟那个女人住宾馆。再回来的时候,带着那个女人说是要和英莲离婚呢。
当时妈妈颇为愤愤不平地感叹,这启东也真是的,都一把年纪了,儿子,女儿都不要了,就要那个女的。都说是鬼迷心窍,鬼迷心窍,他这样做没人服他的。两个孩子好劝歹劝都没用,就是要离了英莲跟那个女的在一起。现在孩子都不愿意叫他爸爸了,启东他自己娘老子也说,不管启东怎样,她只认英莲一个媳妇,他在外面玩女人就不要回来了……
电话那头的我,由不可置信继而转为不可理解。脑海里还是不断浮现出一家四口说说笑笑的情景,夫妻两个相处时轻松愉快的情景。怎么会这样呢?我想不通,很难把抛妻弃子的形象跟印象中温和幽默的启东联系在一起,也不忍把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画面跟有着爽朗笑容的英莲联系在一起。
4.后来的后来
再后来我们家自己买了房子。这次听到妈妈再说起启东和英莲的后续故事时,不由勾起了我的这些回忆。
今时往日,原来时间竟过得如此之快。“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我想起了这句歌词。
那启东呢?我主动问道。
后来启东想和英莲复合,可是英莲不答应了,和现在的男人结婚了,两个孩子也支持妈妈再婚。现在启东是孤家寡人一个。妈妈说。
让他作怪撒,我学着妈妈的口吻对她说道。说的这样神神叨叨的,其实就是个老掉牙的故事,同时我在心里这么想着。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