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第12篇,1299字,共13087字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会学习,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成绩还算不错,但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事半功倍。
因为喜欢阅读,我的记忆力总体来说是挺不错的,现在想想,就是靠着不错的记忆力硬生生高考、考公成功上岸,考研差3分进面试。
当然,我要说的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比别人多花了很多时间和力气,可能效果还比不上他人。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归纳总结的能力。
虽然平时我也经常说要归纳总结,但显然没有理解真正的含义,甚至在践行上也有偏差。
01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高中以前的教育都是在农村学校完成,学习期间一直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我非常感谢曾经教育我的所有老师,因为成绩好的缘故,她们几乎都很偏爱我。
但是对于归纳总结,要么是觉得不重要的,反正求学期间,这个包括高中和大学,没有老师教过我归纳总结的方法,虽然可能平时会不自觉的使用一点。
初中刚刚接触文科学习,主要是历史和政治、地理,老师的方法是把每一课内容写成一个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背诵这些小问题。
大致的知识点肯定没有问题,但总感觉这些点是孤立的,背诵效果差,遇到细节一点的问题就不知道了。
知道这种学习不足,但是找不出具体的方法改进,我的弥补方式是回看教材内容,多记忆整体框架。
后来的学习过程里,我一直沿用这样的方式。
02
最近我才发现,其实归纳总结有一种更好用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法。
以前我也看过一些思维导图,但没有认真看方法,只觉看得眼花缭乱,其实是我没有理解真正的内涵。
思维导图并非沿用别人的图,抄写一遍,而是梳理出主题,然后整理小分支,所以思维导图需要自己梳理整合知识,边看内容边总结,这才是精髓所在。
这倒让我想起高中时候遇到的一位老师,他可能也是学习了思维导图,但是没有完全理解吧,每节课带我们抄写他画好的图,每每抄得密密麻麻,效果却很差。
因为那不是我们自己的总结,抄写别人的成果真的效果不大。
这个过程其实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整合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快捷。
03
作为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知识,对一个个零散的知识记忆,不但记忆效果差,还很容易忘记。
用思维导图,将主题,子目清晰呈现,知识体系一目了然,记忆起来要快捷许多。有针对性的复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而且自己梳理的过程,可以锻炼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理清思路,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当你拿着自己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成就感,原来我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并且我自己整理出来啦。
以后复习的时候,直接看自己做好的思维导图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是值得做的,只要学会了,不但可以梳理学习知识,在阅读、生活也可以用到。
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做事情就有条理和章法。
小结: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缺乏一个正确的方法。
方法有很多种,适合自己最重要,但是要记住,因为知识的庞杂,我们必须要学会归纳总结,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不然,没有梳理,知识就像是衣柜里胡乱塞在一起的衣服,想找出一件非常困难。
而整理后的知识,就像图书馆里编码的书籍,能非常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归纳总结的能力,尤其是学习,一定得落在纸面上,所以,或许你离学霸的距离,只是一张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