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5年时有一次在每周的“易学律动/神圣舞蹈”的课后对一位老同学说:“你跳舞时一直都耸着肩,有观察到吗?”她有点不愉快的回应说:“怎么可能,我每天都在身体上做很多的练习,同时也在带领身体工作相关的课程,对于自己的身体非常觉知,我并没有感觉到肩膀和手臂的紧张,更没有你说的耸肩的现象。”既然她如此坚持,我说:“你认为没有那就没有,我们还是保持《自我观察》吧!”过了一年多之后,有一天她在课后跑来跟我说:“老师,我真的有耸肩,一年前你说的是对的,我只是自己没察觉而已,现在我的觉知能力更敏锐了,便自己发现不自主的耸肩了”。
无独有偶的在台北班,学习律动超过十年以上的学员比比皆是,每周练习应该对身体的感觉很敏锐了,但是耸肩和肩胛骨向前斜出的现象,可说是通病,严重的人光是把手向前抬高到九十度,就会造成脊椎的扭转而上半身不正,双肩无法正对前方。老是这样对费力而不自知,难怪每天肩膀僵硬酸痛无解。虽然他们已经非常觉知,移动中可以保持松软,去压按手臂的肌肉是松软的,也精准的到位了,可说是既轻松又清楚,质量很好,但是检查肩膀就露馅了,因为抬手要能肩胛骨不往前迎,这可非常不容易,它需要使用与平常习惯不同的肌肉,三十年来看过数千学员,从没有见过一个能够做到的人。
你说这太夸张了吧!不过就把手臂直直的向前抬到九十度,谁都做得来,就算要保持肌肉松弛也不是问题啊!的确不难,你不妨这就试试,把手抬起来,现在保持姿势然后把肩头往回收缩,是不是可以拉回个五公分左右?除非带着极高的注意力,一直都能保持临在,不然下次抬手立马又恢复原状。这么简单的动作,要能做到却是如此的困难。
为此我设计了几个练习,让学员们透过相互的调整,去感觉与经验两者之间的不同,几周之后效果逐渐呈现出来了,有人在练习时发现身体更放松了,过去累积的疲倦开始释放,甚至会流出放松的泪水。做动作更省力更精准,觉知能力更为提升,对于肢体的移动过程可以感觉到更多的细节变化,却不需带着更高的注意力,也就是更敏锐更临在了。
感觉(本能中心的机能之一)是临在与觉知的基础,头脑有知、身体有觉、内心有感,三者同在才是觉知,三者并行才是临在,不然那只是头脑的想像而已。下了十年以上的功夫后进入精微的小细节,从外表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没经验的只关心,动作对不对,精不精准有没有踩在鼓点上合拍,那是在看热闹。门道是能否用到正确的肌肉,恰当的力量(力度与感觉成反比)让身心放松而又感觉敏锐。做到了自己必然心知度明,因为感受太不一样了,整个人的意识状态大幅提升,难怪当年现代禅的李元松先生会无畏的说出“自知自明自做证”这大口气的话来。
你够觉知吗?你是否时时临在?看过很多自认有高度“觉知”的同修,每当他关门时碰然一声,我就会怀疑当下他有觉知到门吗?“第四道”的波顿说“很少有人用门把关门”真是观察入微又一针见血啊!先不谈觉知与临在了,老实的从感觉练起,接触任何物品,感觉它的质地、温度、形状、重量、气味以及自己所用的力度等等。对事物有感觉了,再谈觉知与临在才有个底,那时还不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