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好友小Y聊天,她跟我说她又分手了,一个“又”字你们能猜出来她换对象的速度有多快了,这其实已经是她的第好几任男朋友了。
小Y是我的好驴友,但是她对于感情的态度,就像她对于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每一次的感情都十分快的开始,然而,每每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结束了。我问小Y,每一次和上一任分手时,你难道不会伤心难过吗。要描述自己很多段感情的心路历程时,小Y是这样说的,换的瞬间很开心,分手时很伤心。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Y这样的我们,在感情里的主要表现是,不断的谈恋爱,又不断地分手,在爱情的路上走的十分焦急,虽然过程看似和普通恋爱一样,其实他们中间经历的感情周期非常短。
但是这样的我们似乎倒并不是对待爱情潦草,因为每一次的爱情我们都十分用力的全心投入,退出时也十分痛苦。
02
但是,就像候鸟也会有飞累需要停歇的一刻,这样子不顾一切地把自己抛向一段感情,又十分快速地放弃一段旧的感情的恋爱,真的不会使自己感到疲倦么?
我问过小Y这个问题,小Y说,如果一段感情不是她理想的那样,她会预知到接下来的后果,开始焦虑,否定自己,然后她就会非常努力地说服自己这段感情并不是像她想的那样,然后放弃。
小Y似乎很理性,曾经我遇到个谈恋爱很久,最后选择了和小Y一样对待爱情的人,他叫S,S没有小Y那么理性,他总是很快地结束,很快地开始,S有一天很正经地跟我说,别看他这么快就分手了,但其实他是最害怕的一方。
是呀,其实往往最先要逃离的人,是最害怕的一方,害怕后果,害怕暴露。
这就留下来了一个疑问,爱情真的像我们想的那么让人害怕吗?
心理学家Abigail Brenner曾经指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有对爱情不同阶段的恐惧。真正的爱情,可能会使我们感到脆弱,会唤醒我们的伤痛,挑战我们的自我认知,如果我们越爱一个人,我们也会越害怕失去。
小Y不一定是不知道自己恋爱周期速度太短不太合适,她可能知道,就像我们身边很多人一样,他们都知道,但如果让他们再选择一次,他们依旧这样选择,因为他们害怕,害怕再这样下去,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这之中,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第一段爱情实在是很痛苦,因此借以这种方式不断地逃避觉得痛苦的感情。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使他们对爱情有着或多或少的怀疑与忧惧。
有的人,可能是对自我无法肯定,也无法在这段感情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于是早早选择放弃。
有时我也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父母那一代的感情似乎离婚率没有像现在的我们一样高,其实可能有一个原因,他们那个时候一旦结婚就似乎认定了彼此的选择,因此在一段感情支离破碎时最终还是会想着两人一起想着是否可以修补。
03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回答,一个知友说他在一段时间内被好几个人个人喜欢,他非常欣然的接受打算在一起,却每个阶段都是由热烈的喜欢变成了最后的无疾而终。
后来他才发现,他喜欢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被人喜欢的那种肯定的感觉。而对方,恰好是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默默地远离了他。
就像我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样,我们有时会把爱情误以为对我们的肯定,或者把他人的喜欢当作对自我的肯定,这时,一段感情太快进入,先喜欢对方的人可能会突然惶恐,后喜欢对方的人可能对这段爱情的意识后知后觉。
于是很多恋情在还没有白热化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心就已经走散了。
有句话是,所有的离开都是蓄谋已久。有时并不是蓄谋已久,因为很多时候,当一个开始十分喜欢你的人开始逐渐淡漠时,他可能已经默默承受了很多另一方没有感觉到的痛苦,他可能已无力承受。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感情的维持被羞于表达的双方和另一方已承受不住的委屈斩断了。
所以啊,不要在自己陷入情绪,自我否定的低谷时贸然开始了一段感情,因为那时的我们,可能连自己都不确信,我们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人。
也不要在感情难以维持时快速的放弃一段感情,因为这可能也是放弃了自己修补一段感情的能力。
04
看看那些好的感情,开花结果的感情,感情中的双方,一定至少有一方确定且坚决。当然,最好的感情莫过于双方都坚信不疑了,就像杨绛与钱钟书一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此之后举案齐眉,执子之手。
这样一想,一段好的恋爱的最后,双方一定都变成了智者和勇者,无忧亦无惧。因为他们不会担心自己会因为这段感情变得不美好,也不会恐惧任何一个感情的坏结果的来临。
网易云音乐热评里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我,就请你离我远一点,我要的是特别坚定,是有且仅有,是万里挑一。”
或许这样的感情方式对于一些慢热的人的眼中显得太过于声势夺目,容易让他们逃离,但其实我们可以参考这个评论里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贸然开始,也不贸然放弃。
04
诸位,生活琐事繁碎,爱情是琐碎里可以难得不被蒙尘的东西,希望我们不要忘记了爱情原本美好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