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轮回的真相
能现染净界,轮涅境相生。
心体空无生,何能现涅轮?
当你见到世界的真实面目、品尝到真心的滋味时,千万不要光顾着沉浸在那片朗然空寂之中,而忘记了保持觉性,保持警觉。因为,假如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享受那份没有半点渣滓的空寂之乐上面,不提起半点警觉,你又怎么能够确定自己不是在贪恋另一种东西呢?
真心是非常纯净的,任何欲望和概念都会将它污染,包括对喜悦与逍遥之感的贪恋。这种贪恋会形成你的另一种牵挂,跟牵挂世俗的一切没有任何分别。如果你开始贪恋这种感觉,因而放松警惕,丢掉觉性,你就走出了明空状态,失去觉性的宁静,会变成一种石头般的无记和顽空。你会像梦游人一样,无法敏锐地感知世界上的一切,无法对世界上的一切做出灵敏的反应,更无法以智慧抵御生活中的许多挑战与打击。一旦外境的刺激来临,比如你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动人但你却求之不得的女人,或者你的事业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时,你的宁静就会赫然倒塌。在你想起许多道理之前,痛苦已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袭击了你的心灵,除非你能及时醒悟过来,重新回到真心状态,否则你仍然会像每一个不曾觉悟的人一样,流连于一些外境的刺激所带来的虚幻感觉,纠缠于失落、失望等痛苦的假象当中,不可自拔,你甚至可能在欲望的支配下,做出一些与善的原则相冲突的事情来。轮回,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轮回本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后被佛教袭用,便成为了佛教的内容。佛教认为,众生历经连续不断的生死,在六道轮回之中不断流转,忽而为畜生,忽而为恶鬼,忽而为修罗,忽而为人,忽而落入地狱,忽而又为天人,这不是高天之上某个神秘存在的随兴之作,而是一种规律、一种因果循环,更是每个人心灵的显现。我常说,有什么样的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浊世实际上就是娑萨朗(另一种话语体系中的天堂、香格里拉,香巴噶举传承中所说的净土),但能否明白这一点,也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比如,一双贪婪的眼睛所看到的,往往是充满诱惑却又求之不得的世界;一双嗔恨的眼睛所看到的,往往是没有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衡量和比较……正因为六道是心灵的倒影,所以轮回并不仅仅发生在死后,一旦真心被欲望所染污,便会由真转妄,妄心所呈现的一切,就是六道轮回。如果不能认知并忆持真心,人的一生都会在六道轮回中兜兜转转,贪婪的时候是恶鬼,嗔恨的时候是修罗,无知的时候是畜生,善良的时候是天人,痛苦不堪的时候便在地狱,在理性与欲望之间纠结便是人。可见,能够拯救一个人超脱痛苦轮回的,只有智慧;一个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便是无知。
反之,远离诱惑,远离无知,远离烦恼,远离污染,安详清净,无着尘染,便是保持了心灵的洁净,清净的双眼看到的就是涅槃。可见,涅槃也是心的显现。
无论轮回还是涅槃,都是心的倒影,心的显现。因为,真心是明朗空寂的,它不被任何概念所束缚,脱离任何的二元对立,它是归于空性,与虚空无异的。因此,从终极意义上来说,所谓的轮回和涅槃,也是一种心念所造就的幻象,是一种概念对心灵的束缚,只有连这种束缚都能挣脱的时候,才能完成终极超越,获得一种完完全全的心灵自由。
【随注11】何为涅槃?《三藏法数》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猒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证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佛学次第统编》中说,涅槃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