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周朝系列·《易经》是上古宗伯儒生的课本(宗伯正曜)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陈政耀) 转载请注明。
根据宗伯学内传史料,《易经》在参周时期是王庭宗伯学院儒生的科学课本。
夏朝实际原名参朝,被《史记》错误记载为“夏”。参朝被熏育戎狄人侵占了国都参城之后,由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国人大迁徙到陕西扶风县,在该处建立了周朝,因为两者一脉相承,所以上古统称为参周。
熏育戎狄人侵略参都三城之后,并没有建立国家,参周百姓痛恨这些侵略者,把他们叫做熏商、荤商或者熏育人,清朝改成殷商。“商”在古代是一个充满强烈恨意的字,人们把奸恶贪婪和压榨百姓血肉的人叫做商人。普通老百姓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制作的商品,叫做市人。要注意区分这两者。后世的市民就是指普通百姓。
最近经常听到一种称呼叫作“儒商”,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歪曲叫法。儒者以礼仪和教育为使命,除了养命之外,并不看重金钱。
宗伯学院分为上院和下院,其中《诗经》和《易经》就是两院学生的学习课本。
早期的《诗经》与现在的版本不同,相当于后世的语文课本。《易经》相当于后世的理科基础课本,包括基本生活常识如季节、温度、方向、算术、医学、天文等等。
约2300年前,周王室大宗伯(礼部上卿,主管祭祀、礼仪)预感到周朝即将灭亡,为了存留中华上古文化,一方面遣散大部分宗伯上院弟子(周朝称作宗伯国子,后世国子监、太学博士的前身),一方面组织人员修改上古经典(诗经、三易、山海经等)。
宗伯弟子分为显隐二支,显宗弟子主要学习《易经》,隐宗弟子主要学习《诗经》,1949年以后最后一代大宗伯(老师)宗伯牖中先生传隐宗弟子宗伯正曜,即本文作者陈政耀。拜师时间为1975年(乙卯),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畔观澜亭。
本文属于【我来自周朝】系列丛文,如想要了解周朝以前的《古传诗经》,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宗伯正曜,或者请您上我的微博浏览一些秦朝之前古文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