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
奶奶,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由于您父亲的好赌,家道贫寒,衣不蔽体。经常有一顿 没一顿的饿肚子。后来,您家里人就把您卖到我们家,当爷爷的童养媳。那年,奶奶您只有11岁。
当时爷爷家也不富裕,日子一样也过得很紧巴。奶奶您从小要强,再苦,也能把日子过成让别人羡慕的样子。
奶奶您性格开朗、热心、慷慨、接受新鲜事物快。所以,没过几年,就被推选为村干部,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老一辈革命带头人。
奶奶您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可心里揣着一颗红心。您说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所以,再苦再贫乏的日子,心里也是踏实的敞亮的。”您事事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帮助、引导村里的妇女们当家作主、过体面的生活。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奶奶您是乐善好施的。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大概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穷,吃穿什么的都是凭票供应的。一年吃不到两回肉。我馋呀,很期待过节吃点肉。照例呢,过节会包混饨的,给小孩子们解馋,所以,我特别理所当然地认为端午节肯定有混饨和肉吃。从早晨期盼到中午。我一直在厨房门口转悠。事情往往是这样,越想要越不容易实现。果然,那个端午节没吃上肉。我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家里的钱都借给隔壁村的一个寡妇。连 仅有的十几尺布票都给她家了。所以,本来答应好给家里小孩子一人做一条碎花布的短裤叉过端午节穿的,当然也泡汤了。这就是奶奶及家人的为人。哪怕自己下顿饭都没着落,也要先紧帮着别人。
最有趣的是,乞丐来了,奶奶会像待远房亲戚一样,笑盈盈地迎上去打着招呼,然后把家里的海碗拿出来,打上满满的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递给他们吃,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剩着也是剩着,刚好你来了,一起吃点儿。”其实,有时候家里的人都还没吃呢。
奶奶的手特别灵巧。上世纪70年代那时,小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玩具。可是我有很多特别好玩有趣的玩具,都出自奶奶的巧手。玩具的取材都是纯天然的植物,比如,有用竹子、稻草编小篓子、小扇子,小草帽(我也学会了编);用碎布头做布老虎,枕头,布娃娃;用麻杆做各式玩具:小风车、小陀螺仪、小家具(小凳子、椅子,桌子)等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非常精致可爱。小时候没有画笔,奶奶就用火将麻杆一端烧黑,然后给我当笔画画、涂鸦,着实好玩。
奶奶还会变着戏法给孩子们做好吃的。那时候家里用土灶烧柴火做饭。一日三餐的饭基本是奶奶煮的。每天早上,奶奶会给爷爷、爸爸闷一个蛋花汤吃。您小心翼翼地将蛋打开一个小口,将鸡蛋清和鸡蛋黄倒入碗里,加入滚沸的米汤,再撒点葱油和盐,用筷子搅拌,一碗热腾腾的黄、白交织在一起的蛋花汤就煮熟了。这是给爸爸或爷爷吃。当然,偶尔我也有份。鸡蛋壳呢,继续利用。奶奶会把米塞进空的鸡蛋壳里再水煮,熟后的米粒向小小蛋壳的缺口处舒展开来,像一束香喷喷的花,俏皮、可爱又好吃,不舍得吃的时候,就把它们摆在窗台上欣赏。锅巴也是我的最爱。煮好饭,锅里总会剩点稠米汤和米粒,奶奶就会利用灶膛里的余火,把锅里的浓汤和米粒烤成金黄色的锅巴,香脆脆的甜甜的,吃起来,嘎嘣嘎嘣响。
晚上睡觉时,奶奶会讲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故事。通常就是那些助人为乐,邻里和睦相处,长大要好好读书的一些话。奶奶还会就地取材,借用旧式床铺围栏的这些图呀、画呀、楹联什么的来给我上启蒙课呢。(古式的床铺四周都是有雕花、绘画、再漆上桐油。会画上竹、梅、兰、菊或人物等,栩栩如生。还会刻上一些励志的名言。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楹联。)现在想起来,奶奶也算是启蒙教育家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我童年也在奶奶的爱和睿智里沐浴着,成长着。奶奶对儿孙们的疼爱,是满满的,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冒着爱,灌溉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家一直以来五世同居,子孙满堂,让乡亲们羡慕不已。
我心里一直存有个秘密,在街上、路上遇到老人家,都会不自觉地把她们当成是我奶奶。我会冲她们笑,跑过去扶她一把,或陪走几步聊几句家常。她们好像也愿意跟我叙亲情,冲我微笑。恍然间,像真的亲奶奶一样。不知道是爱的延伸?还是善意的力量呢?此中有真意,欲叙已忘言。
此刻,满满地回忆、深深的爱弥漫着我的心头。我又一次沉浸陶醉在有奶奶爱的日子里。
2019.3.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