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先前武帝在世时,侍中和峤(一木难支的出典人)曾上奏武帝道:“太子质朴,颇有古风(说的好客气),但世事多伪,如像太子这般质朴的,恐怕很难守护陛下的家业。”武帝默然不语。
过不多久和峤与荀勖二人入待宫中,武帝对他们说道:“太子近日学业颇有进境,卿等可前往探看虚实(看情况应该就是‘此座可惜’事件之后),和峤与荀勖奉旨往见东宫,等回到武帝那复命时,荀勖满口谀辞,唯独和峤直说道:“太子学识依然如初,没有改变。”武帝愀然不乐,拂袖回宫,和峤则叩退返归。和峤说的话当时就传到了贾南风的耳中,她心中很是记恨。
到了惠帝嗣位半年后,便立广陵王司马遹为太子,并进:
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王戎(道旁苦李)为太子太傅;
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
卫尉裴楷为少师;
因幽州都督张华入朝述职,被留任太常卿,因此也得迁为少傅;
和峤则得受少保。
当时获升迁的重臣都入宫谢恩时,贾南风见和峤也在其中,瞬间便勾起了前事旧恨,那一张半青半黑的脸上,不由地露出怒容。和峤则神色安然,装作不见。等众臣拜见了太子后,贾南风走入后室,没过多久便见惠帝走了出来问和峤道:“先帝在时,爱卿经常担心我承不了家业。你看,现在又如何呢?”(贾老师教的好丈夫)。
和峤从容答道:“臣昔年侍奉先帝时,确有此言。如果是臣说错了,那便是国家之幸。”(竟然没说出下半句来,可惜)惠帝被和峤这样一说,反倒是弄得哑口无言了。(完了,贾老师没教过后面要说什么啊)和峤说完便与众大臣徐徐退出殿去,太子司马遹亦辞归东宫。
这贾南风生性阴鸷,素来又是个不安本分的泼妇,此时统领着六宫,内宫大权在手,却又想着去干预朝政,可偏偏上有太后,下有杨骏,事事都要受他们牵掣,不能让她为所欲为。便因此故,积怨成仇,恨不得速速诛除这二人。(当初你杨氏救她贾南风救的好不欢快,现在中山狼把獠牙露出来了,等死吧)
自贾南风正位中宫起,便日思夜想如何除去那杨氏满门,可巧中郎孟观李肇两人,常遭杨骏所憎,屡遭训斥。这两人平时恨杨骏入骨,自愿做贾南风的耳目,为皇后效劳,甚至捏造流言蜚语说那杨骏要夺司马家的社稷,不可不防。在贾南风和孟观李肇事间穿针引线人的叫做董猛,惠帝还是太子时,他便在东宫门下做事,地位远超众黄门(多指宦官)之上,贾后将他视作心腹,遣他交好孟李二人,密谋诛杀杨骏,并废太后。继而又令李肇前去唆使汝南王司马亮,使他入宫清君侧(呵呵,这名头真是延用千年,都不会过时)。
司马亮胆小怕事不敢应承,李肇因此又去唆使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一,武帝第五子),司马玮年少气盛,性情狠戾,李肇一开口(这个‘肇’字起的真好),他便满口应允此事,当即上奏表请入朝。
杨骏本来非常忌惮司马玮,尝欲征召他入朝,让他乖乖地待在自己眼皮底下。但也知道司马玮他勇悍异常,难以控制,所以这事就迁延至今未成,到听说司马玮自请入朝时,非常开心,遂劝惠帝准如从请。(怕是嫌自己死的还不够快似的,就像要找个阎王来收拾自己一般)
当时已是永熙二年(291年),又廷诏改元,号为永平(吃饱了,两年内改三次年号)。天一回暖,这司马玮便与淮南王司马允(武帝第九子)相约联袂入朝,贾南风听闻司马玮已经入都,便准备向杨氏发难,嘱令孟观李肇入夜去启禀惠帝,谎称杨骏谋反。那惠帝知道什么真假,直接交付谕令,贬黜杨骏官职,令其以列侯身份在府中幽闭。孟观与李肇认为这样还不妥当,便请惠帝下令发兵,讨伐杨骏。惠帝命东安王司马繇(武帝侄儿,司马伷之子)率兵四百人去围住杨骏府邸。楚王司马玮也带兵跟进,且令淮南相刘颁入宫拱卫。
散骑常侍段广(杨骏外甥),急驰入宫见惠帝,跪伏帝座前,哭道:“杨骏受先帝大恩,尽忠辅政,且他年老无子,岂有反理?还愿陛下查明此事后,再审慎而行!”(指望他能说出几句正常的话就不错了,还想让他查明?)惠帝就像尊泥菩萨般,不言不语。段广已知无用,当即趋出殿外,飞报通知杨骏。
杨骏刚收得这个噩耗,便急忙召众官前来商讨对策,主簿朱振献计道:“如今内宫异变猝起,定是由阉竖为贾后设谋,要对杨公不利。杨公现在需马上率领府中甲兵,去火烧云龙门(今洛阳白马寺东),挡住宫内来兵,另一面援引东宫(司马遹)及外营兵士,拥皇太子入宫,索要奸党乱首,宫中必将震惧,定会将首犯斩送出来,否则,恐怕这次真是不能免祸了。”(要真用了此策,也不至于八王之乱那么快就到来。当然根据历史规律,良策注定是要走上被唾弃之路的)
杨骏平时为人非常倨傲且刚愎自用,到了这时却反而狐疑不决了起来,嗫嚅道:“这……云龙门乃是当年魏明帝(曹叡)所造,花费甚大,怎能烧去?”(脑子是用来养鱼的么,都火烧屁股了,还在考虑这个?)
侍中傅祇见杨骏疑虑不定,料他已不能成事,便起座对杨骏说道:“傅祗愿入宫,观察情势,当场就便为杨公转圜此事。”接着,回头对群臣说道:“宫中不可无人值守,徒然在此议论,有何益处?”众臣听了,都起身辞去。唯独尚书武茂不悟,还在那坐着。傅祗瞪了他一眼,对他说道:“武公难道不是朝廷的大臣么?今宫内外消息隔绝,还不知天子在哪里,你又怎能在此安坐?”武茂这才醒悟起身,与众人一道辞出。(尔等真该谢谢傅衹,没有他这一席话,当天全都要死在杨骏府上了,不过这武茂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杨骏一党左军将军刘豫,正在万春门驻防,遇见右军将军裴頠(裴秀之子,《崇有论》的作者)正好经过,便向他问及太傅杨骏现在何处,裴頠随口忽悠道:“我曾在西掖门遇见太傅,见他乘车带了两个人,向着西方急急跑了。〞刘豫惊诧道:“那我将去何处?”(典型脑血栓)裴頠答道:“你现在可至廷尉处自己交待去。”刘豫为他所诓,匆匆离去。接着裴頠便接到诏令,令其取代刘豫,兼领左军将军衔,扼守万春门。
宫中那贾南风怕太后作为内应去救她父亲(杨骏),当即派了心腹前往监视,果然有人在宫外拾得太后所写帛书,自宫内用箭射到城外,上面写着“救太傅者有赏”六字。
就因为这六个字,贾南风扬言道:“太后与杨骏同反,大众不得从他!”(太后造反,有意思吧。这和后世高澄向元善见说的那句名言~陛下,您为何要谋反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东安王司马繇,此时已率兵围烧杨骏府邸,又令弓弩手登上附近楼台,居高临下环射府门。杨骏与其家属一个都没法逃走。司马繇麾众闯入杨府,四面搜寻,随手捕戮不下百余人,唯独找不到杨骏。再往马厩中搜索时,方才发现有人蜷伏在马厩角落当中,呼其不应,也不出。众士卒各用长戟攒刺进去,只听得几声惨号,已是鲜血喷涌而出,死于非命。士卒将那尸体拖出,见不是别人,正是那前日里还是威声赫赫的杨太傅。(进退一念间,祸福一夕间)。
孟观、李肇两人又分别收捕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茂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骏、东夷校尉文鸯(文鸯这三国末期的猛将,至此也受株连而死)等,俱至市曹斩首,各夷三族,共死数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