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汉
刘备是《三国演义》重点歌颂的人物,这个草根创业者的坚韧不拔,的确令人佩服!他素以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面貌出现,但其实,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一,错失陈群
我们知道,在三国中,刘备的势力最为单薄,虽然号称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上,这位中山靖王有多达120位儿子,繁衍到刘备这一代时,整个大汉王朝差不多有上万人都是他的后裔。所以,除了顶着个汉室宗亲的代号外,刘备跟普通平民差不了多少。他少时家贫,靠与母亲贩买草鞋为生,也正是因为没有深厚的家族势力,刘备在涿县组织义军时,武将只有关羽、张飞,至于谋士,更是惨到只有少年好友简雍愿意追随。
缺乏一流的谋士,导致了刘备的前半生没有任何规划,总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刘备以最礼贤下士的姿态,苦苦的收罗人才。
直到刘备投奔刘表,才得以安顿。结束了无处安生的生活。他屯驻新野时,徐庶的投奔,才让刘备真正得到了一位一流谋士的辅佐,但可惜,徐庶投奔不久,就因母亲深陷曹营,不得不弃刘投曹,临行前,特意举荐了另一位隐居大才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其实,早在徐庶到来之前,刘备帐下也曾出现一位重量级谋士,只可惜,一向重视收罗人才的刘备,这次却看走了眼,放走了一位大才。
这个人就是陈群。《三国演义》当中,陈群的知名度远不如郭嘉、荀彧,包括后来的诸葛亮、庞统那么响亮,但陈群的能力却丝毫不亚于上述几位,因为历史上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就是陈群发明的,这项制度从三国一直用到了隋朝,足见其影响力。
陈群与刘备的交集是在公元194年,当时刘备是空头的豫州刺史,听闻境内有一位叫陈群的年轻人颇有才干,就征辟他做了别驾。这时徐州的陶谦病故,徐州士族打算迎刘备入主,而刘备自然不愿放过这块送上门的地盘。但陈群却建议说:袁术力量强大,取徐州必然会与袁术交战,如果后方被吕布偷袭,你什么都得不到。但刘备不听劝阻,执意前往徐州,结果果然如陈群所料,趁着刘备与袁术交战,吕布偷袭了徐州,刘备变得无家可归。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群弃刘降曹,成了曹操的谋士,并一路升迁,成为曹操颍川谋士集团中的领袖人物。到曹睿继位时,陈群已经官居司空,是曹丕的托孤重臣之一。
二,徒羡文聘
自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才结束了四处逃避的流浪生活。刘表是自少就有盛名的汉室宗亲,年轻时就位列“八俊”,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时,荆州地方很是混乱,致使他无法进入荆州治所所在地汉寿(今属湖南常德),他单骑入宜城,依重当地能人蒯越,蔡瑁,肃清襄阳城匪患,将荆州治所直接迁移襄阳!不几年,刘表已是虎踞荆州八郡,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镇南将军,麾下武将、谋士济济,把襄阳建设成了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刘备投刘表时,刘表已59岁,显得暮气沉沉,全无当年单骑入荆州的魄力,且偏听偏信妻弟蔡瑁。蔡瑁不喜欢刘备,嫌其“无常且妨主”,尤其责刘备善暗中拉拢人才自用。刘表听后深以为然,“阴御之“,只是连番盛情款待,送衣食钱粮将刘备安置于新野,只是当作抵防北方曹操的前哨。但刘备却很感谢刘表,此后七年,刘备得以居留荆州重整旗鼓,逐渐招揽到很多人马。
建安十三年,刘表病卒,次子刘琮在舅父蔡瑁的扶持下接掌荆州,然而曹操正亲提大军奔涌而来,稚子无谋,刘琮听信蔡瑁等一些素来想攀附曹操的人意见,对刘备还封锁消息,做出举州投降决定,故而竟将刘表经营数十年的荆州拱手相送。被孤立的刘备遂率众逃往江陵,在路过襄阳城时,有很多人打开城门追随而去,文聘还骑马出来拦阻,刘备见状,对文聘很是心仪。
历史上,文聘的确是个好将军,其主要事迹是投曹以后镇守荆州,任江夏太守,处在三国争夺最激烈的前线。他威震四方,数次救曹操于水火,被倚为“屏障”。《三国志》记载,南阳郡人文聘,精于骑马射箭而身量魁梧,行走起来“虎虎生风”,刘表入荆州后,文聘就追随在侧,据守荆州之地,对刘氏家族非常忠心。按照文聘的性子,曹操南下图荆州,他必然要出马抵抗,以报效刘表的。
然而幼主刘琮却一声令下降曹,文聘不能不从,内心却深以为罪,遂闭门不出。献出荆州城池后,昔日刘表麾下的文臣武将大部都前往曹操处,等候邀功听赏,文聘却迟迟不到。曹操素闻文聘将才,故而遣人前去相请,文聘这才来到帐下,只见他满面悲容,曹操问他为何如此,文聘饮恨啜泣“聘不能保州土,有负于刘荆州,死亦愧于地下”,为君者谁人不喜忠贞之士,曹操见状大为感动,遂命人摆酒设宴,与文聘酌酒对饮化解其心结,不久即封文聘为“关内侯”、江夏太守,为曹魏镇守荆北部分郡县,与蜀汉关羽、东吴孙权对峙。
如果当时刘备听人劝废掉刘琮,自任荆州牧,文聘自然就是刘备手下大将了,可刘备不忍对大哥刘表家下手,也就错失文聘了。
以上两个故事耐人寻味,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和识人的不容易,错失人才令人扼腕。但历史不容假设,不能胡乱拔高或随意贬低,那些“如果如何就能一统”的话,可以休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