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原著〉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镇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君子整天行走,也不离开衣食行李。即使有壮观的宫阙可安闲而居,也超然物外不为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反而把自身看得比天下社稷还轻微呢?因为轻浮就丧失了根本的原则,妄动就丧失了主宰的地位。
〈赏析〉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不是说君子一出门都要拖一只旅行包。如果这样,那一看大街上他两手空空,没有带“辎重”就上街了,肯定不是“圣人”。
当然这是笑话,整天带着家当跑的,那是蜗牛。
老子是把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比喻为行走,在人生这条路上行走。“圣人终日行”是立言而行事的反复实践。
“辎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后勤可是一支部队的根本。《三国》里官渡之战,你看曹操一把大火烧了袁绍的粮草库,袁绍立马就认输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不离辎重”不是圣人舍不得他的家当,和前一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联系起来,就是说圣人做事,不会只注重表面而忘掉其根本。顺理成章,既有荣观安居,也要燕处超然,不能沉溺在舒适华丽的现象下。这就是一个大国的君主,为什么把天下看得比自身还重要。因为天下安宁才是自身存在的根本。一旦失去天下,也就丧失了主宰的地位。
庄重也好,轻浮也好,镇静也好,躁动也好,一组组矛盾的现象,其实都是“心性”问题,而心性又势必影响到思维,进而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举措中。走在人生之路上,要想不迷失方向,一定“心”先正。
值得注意的是:庄重,镇静是正面的,“轻浮、急躁”也未必一定就是反面的,矛盾都在不断地“旋之又旋”中,其关键在于你的静态点的选择,也就是对你的人生根本的认识。认知人生,就是认知客观。
不要背离自己淳朴的天性,不要丢失人性中的善良,这才是人生路上得以立足与依赖的“辎重”。然而,在利与欲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定不移地去持守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呢?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