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随笔读书人物
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史学家司马迁

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史学家司马迁

作者: 战国客 | 来源:发表于2016-06-07 09:04 被阅读89次

从来忠义惯戕身,不惑而惑成阉臣。

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

公元前99年,未央宫。

文武百官分列大殿两边,个个沉默肃立,低头不语。陛阶之上,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怒气冲冲地瞪着下面的臣子们。殿堂气氛异常沉重。正是初秋时节,北方的天气凉爽宜人的,但是底下臣子们的心头却笼罩着一层冰霜,有的人甚至已经微微颤抖起来。

许久的沉默,令人窒息的气氛,有些人觉得呼吸紧张,几乎喘不过气来。

“你们说说,李陵投降是怎么回事?”台上的人气冲冲地说,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底下每一个人听来,都不啻于雷霆之声。

众人更加的卑躬,头更加低垂,恨不得有个地缝,好将自己隐藏起来。

“都不说话?前几天你们怎么说的?嗯!你们不是说,李陵天生将才,李家三代忠烈,那时你们不是话挺多吗?今天怎么都成哑巴了!”台上人火气越来越大。

底下还是一片沉默,只听见满殿嗡嗡作响的回声。

“把陈步乐带上来!他不是一直说李陵如何得士兵之心,如何勇猛抗敌吗?”台上的人厉声喝道。

很快,一个卫士跑进来,小心翼翼地说:“禀陛下,陈步乐他.....”

“他人呢!”台上的人暴跳如雷,“啪”的一声将手中的一卷东西掷到台阶上去。

卫士一个激灵,赶紧说:“陈步乐已经畏罪自杀了。”

底下众人更是心头发寒。

“哼!他倒是有自知之明。欺君罔上,诛灭九族!”台上的人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让底下人心头倍感绝望。

终于,一个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者站出行列,陪着小心说:“禀陛下,李陵此举,为出师以来所未曾有,实为我大汉朝之耻辱。事已至此,李陵罪该万死,还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保重龙体。”

另一个人也站出来说:“禀陛下,李大人此言甚当。想那李陵,三代身受皇恩,不思以死尽忠报国,却临阵变节,其罪滔天,当受万世骂名........”

“禀陛下,李家三代,名为忠良,实则罪臣。那李广多次丧师辱命,临阵受命,又心怀怨愤;李敢以私情刺伤大将军,李陵其人,沽名钓誉,素无大才......”

“禀陛下,皇恩眷顾李家,而李陵却变节偷生,天下为之寒心。陇西士庶,无不以之为耻啊......”

宁静的朝堂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言了,每一句都是愤慨之声。他们个个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似乎看到李陵,就恨不得用唾沫将他淹死似的。

台上的人渐渐平静下来。底下所说的,正是他想听到的。接到边关报告以来,他心绪烦闷,坐卧不安,现在,积压在心头的怨气渐渐消散了。

满朝都是不满声,满朝都在谴责。

只有一个人始终不做声。他静静地听着,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他们那落井下石的态度,让他越来越痛苦。每一声听起来都那么刺耳。他几乎有些绝望了。

“司马迁,你为什么不说话?”台上的人问,“史家褒贬,自然公允,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台下的人群情激奋,个个站出来声讨李陵,只有这个人静静地站着,在人群中非常显眼。

司马迁,当朝太史令。

司马迁站出来,他想了一会儿,说:“禀陛下,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但是他却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斩获上万。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斩杀了这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说过这些话,司马迁心头舒服多了。

大殿一时间静得出奇。

众人又一次低头不语了。似乎都觉得,这种情况下,只有皇帝说话的份儿。

台上的人犀利的目光盯着司马迁,说:“你的意思,是我给李陵的兵少了?这个罪过应该我来担当?”

这话在司马迁听来,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赶紧禀奏到:“回陛下,为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台上的人咄咄逼人。

“为臣以为,以李陵的兵力,实不足以抵挡匈奴重兵。兵法有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李陵变节,实属无奈之举。而且他以五千之兵力,吸引敌军主力近十万人,斩获匈奴万人之众,他已经尽力。以臣对他的了解,臣觉得他.......”

“你的意思,是贰师将军不如李陵了?”台上的人更是一脸怒气。

“不,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绝无诋毁贰师将军之意.......”司马迁噗通一下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那你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只能用一连串的叩头来回答台上的人,偌大的殿堂,只听见砰砰的叩头声。

台上的人愈发恼火,怒喝道:“来人,将这混淆是非、诋毁他人的贼子拉下去,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马上两个卫士冲上来,将司马迁拖了下去。

殿中众人的腰弯得更低,个个噤若寒蝉。

台上的人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们口中的贰师将军便是李广利,李夫人的哥哥,这次他作为主将率领七万骑兵征讨匈奴,斩获几千人。李陵只能算得上他手底下的一名偏将而已。李夫人是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李夫人不幸早逝之后,武帝将她的画像悬挂在甘泉宫,每年夏天都要抽出几个月呆在甘泉宫,陪着李夫人。李夫人临死之前特意将哥哥李广利和李延年托于武帝,他又怎么会容人诋毁李夫人的哥哥!

司马迁被投进大牢,等待命运的宣判。

囹圄之中,他想起了他的一生。他的父亲,前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位何等兢兢业业的人!谨小慎微,以治学为念。司马迁自幼聪慧,十岁就已经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后,游历天下,度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来后被拜为郎中,奉使西出,不辱命而还。是时武帝刚刚举行封禅,司马谈因为不在朝廷,所以没能赶上这千古盛事。痛悔之下,司马谈发病而死。

司马迁听说父亲病重,匆匆赶回来,正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行将就木的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说:“我们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是史官,可惜到后来衰落了,难道现在要断绝到我手里吗?如果你能继续担任太史令,则我祖之业得以继承了。天子封禅,身为太史令,我却没能参与,难道这就是命吗?我死之后,若你担任太史令,不要忘记我曾经说过的著述的事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才是大孝。”

父亲去世后三年,他担任太史令,这些年他一直博览群书,刚刚开始完成父亲的遗愿,就被关进牢里,生死未卜。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诋毁任何人,也并非为李陵辩解。事实怎样,他只是据实说出来罢了。事君之义,在于尽忠,知无不言,不谄不佞。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司马迁相信自己终将获释,陛下是何等明君!岂不能分辨忠言谄语!他只是一时在气头上,迷失心智而已。一旦冷静下来,肯定会释放自己。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让司马迁心凉如冰。朝廷合议之后,审判下来了:司马迁因为妄图为叛臣李陵开罪,诋毁尊贵的贰师将军,罪恶通天。又无钱财赎罪,特下蚕室,处以腐刑。

腐刑?司马迁整个人顿时冰凉了。

行刑之后,司马迁的家人将他接回了家。罪孽赎了,他已成清白之身。但是他一直将他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见客,甚至连家人也不愿意见。

多少个夜晚,他蜷缩在床上,想起自己的遭遇,夜夜以泪洗面。“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经受这奇耻大辱,让他有何脸面生存于天地之间?多少次,他万念俱灰,多少次,他引刀意欲自裁!

但是最终司马迁没有自杀,他走出来了。有谁能知道他为此内心经受多少折磨与纠结。但是他想明白了,他不能死,至少不能这个时候死,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做完。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那番叮嘱,他也想起自己当时是怎样流着泪对父亲说的:“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著述立说,这不是为他一个人,而是他们司马家族世代的夙愿。如果就这么死了,谁来完成这件事情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没有死,在余生里,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著述之中。后来他升任中书令,这是个显赫的地位,后人喻之为凤凰池。但是对司马迁来说,这并不是荣幸的事情。因为朝廷先例,这个职位是由阉人来担任。对于他来说,做了中书令,就如同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然后让所有人看到。对他来说,这是耻辱的。“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腐刑之人,岂能比之常人?司马迁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穷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书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上自皇帝,下止武帝元狩年间,历时三千多年,采英撷华,载人记事。

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高的价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极其高的价值,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他心里有苦,心里有怨,积于胸中,无法释怀。因为自身的经历,司马迁对历史上的一些悲情英雄给予了同情,对权贵甚至当朝皇室的一些言行进行了批评。“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也因为如此,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谤书,禁止传播,使得明珠蒙尘,玉藏匣中。但它的价值,在后人看来,是没有哪一部历史著作可以比拟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被人们并称为“史学双壁”。

在完成著述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他的后半生一直活在屈辱之中,现在心愿已了,人生已无憾。死,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相关文章

  • 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史学家司马迁

    从来忠义惯戕身,不惑而惑成阉臣。 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 公元前99年,未央宫。 文武百官分列大殿两边,...

  • 历史故事086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文 / 文元 《孩子爱听的历史故事》系列 086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史者良心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作为史官的司马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使命,将“史官...

  • 李陵事件,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那本家喻户晓的《史记》正是他的佳作,鲁迅那句“史家之绝唱”是给它最好的诠释。 历史上著...

  •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历史学家

    木心《文学回忆录》中国古代历史学家篇(书中第13讲) 一、从《尚书》到《史记》 历史学家的,除了司马迁《史记》,还...

  • 史记课程总结

    《史记》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用尽一生经历所著,其中所记载的大部分是战国时期,秦朝,楚汉之争还有汉朝的历史...

  • 甲骨文出土后,人们越发认识到:司马迁何以会被称为“良史”!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恐怕没有之一。 其所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系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1]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

  • 众生需敬畏

    司马迁是宗法礼教的玩具。先有孔子微言大义著成《春秋》,后有司马迁呕心沥血罄出《史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愤著出千载事,剖开耿耿一片心——史学家司马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zk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