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
多一份情又怎地
站在别人的雨季
淋湿自己空弹一出戏
空望他
功成名就又怎地
豆腐换成金羽衣
岂不知你已在画里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到上面这位姑凉:伊姆加德——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的恋人。
1935年,年不过三十的季羡林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德国留学,租住在了迈耶一家人家里,而伊姆加德作为迈耶的大女儿,只比季羡林小一岁。
那一年,季羡林由于要写博士论文需要打字机打字排版之类的,但是他自己又不会,更没有打字机,于是,迈耶的大女儿伊姆加德便经常来帮忙打字,在青春灿烂的日子里,他写字写到深夜,她就帮他打字打到深夜,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便相互有了好感,再加上迈耶太太的热情好客和撮合,两个人迅速便坠入了爱河。
可是,伊姆加德爱上的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季羡林,一个为别人着想得始终比自己多的人,一个受过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年轻人,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违反中国传统的道德礼教,注定了他不可能丢弃妻子儿女家人于不顾,只身漂洋过海为了爱情,为了一个异国女孩而放弃身后那一切,放弃那一份责任。也注定了,这只能是一出沉淀在时光里的悲伤的爱情故事。
婚姻可以没有爱情,但责任却让人不可推卸,对于一个肩上有着深深的责任感的人来说,理性总是最终战胜了感性,他放弃了青春年华难得来到的爱情,是因为,大洋的另一边有着让他难以割舍的亲情
伊姆加德最终还是没能够留住季羡林,他走了,离开了哥廷根,去了瑞士,而在瑞士的季羡林不知道,后来回到了中国的季羡林也不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凉还在等他,还在等他回去,为了他,伊姆加德终身未嫁。
一心许了他,便难以再覆他人,真是一位难得的姑凉,大洋两岸的距离,时间空间的错离,都没有让这位深情的德国姑凉变过心,就那么独自一人,耗尽了这一生的岁月,足足等待了季羡林六十年。
最终,在1983年,两人终于因为一位香港记者的采访而看见了对方的照片,也算是了了这一生的挂念吧!而此时的两个人却已是人近黄昏,已经来不及去相爱了,虽然伊姆加德爱季羡林,季羡林也爱着伊姆加德,甚至回国后季羡林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位善良美丽的姑凉,可是,肩上的责任让他不敢跨出那一步,最终只好辜负了这一世的眷恋,只希望来生,这一对跨国恋人能够不再错过,再遇见之时,你我年华都能尚好,缱绻都不被辜负。
伊姆加德是深情的,这样能够为一个人等待一生的姑凉是不多的,一位多情的德国姑凉,为了一个人,堵上了自己的一生,可最终还是输给了跨国文化礼教差异的现实,不得不让人心疼和叹息。
正如刘珂矣唱的:多一份情又怎地,站在别人的雨季,淋湿自己空弹一出戏,她为了他一直没有走出他的世界,一个人孤单的走了一生,演了一出独角戏,在大洋彼岸空望着他,看着他功成名就,看着他豆腐换成金羽衣,只是,岂不知,他早已经在了画里,她只能远远地看着,曾经的爱人现在却只能观赏,连触碰都觉得不真实。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情需要的从来就不是完美,而是真情”。
具体是什么时间看到这句话的,在哪篇文章里面看到这句话的,我都已经记不得了,但唯独记得的就是这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语,年少的我们曾经以为要找一个足够好的人来和自己相爱,要等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来给自己一份爱情,可是后来时间告诉我们,不必等,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一份所谓的完美的爱情从来就不存在,后来也才明白,年少的时候,那些被我们标榜为爱情的东西原来只是喜欢,我们只是喜欢上了另一个人身上的某个优点,我们因为那一个优点就觉得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最完美的人,我们以为,我们喜欢上的这个人就是那个能够带给我们完美爱情的人,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那个时候的我们根本还不懂爱情,我们不知道,我们眼中完美的那个人其实有很多缺点,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最后才能变成亲情。这句话,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那么的具有说服力,因为它让我有一种不再那么肤浅地像年少时候一样去看待爱情的感觉,它让我觉得这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所谓懂得爱情的真谛,它让很多人都相信着,一份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会再幼稚地追寻所谓的完美和优秀,而是两个人心的靠近与付出,是两个人的相互珍惜。
可是,今天我想说:爱情不是有真情就够了,爱情,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缘分。
爱情,应该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除此之外,在任何时间遇到的美好最终也都只能是美好而已。却不能有开花结果的真实,季羡林与伊姆加德的爱情是美好的,可是,他们却相遇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令人遗憾。
多一份情又怎地,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你,也不过是一场流年匆匆的梦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