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对一个写作者的喜爱、敬仰以及种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读她的书,一遍又一遍。
他的人生,他的经历,他对生命的体味以及理解,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他所吸引你的有趣的灵魂......通过那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的文字表达出来,无声无息却给你安慰。
16岁时,和关系很好的女朋友牵着手去逛街,步行街的路边摆满各式各样需要出售的物品,衣服、鞋子、包包、烤串、关东煮、小孩玩具、烤红薯等等,小贩在吆喝着,过来看一看瞧一瞧,四周人声鼎沸。那是极快乐的时光,和女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以及让人垂涎的食物,虽然没有钱买,心里依然是雀跃的。往前走,便看到一个书摊,十块钱一本的盗版书,翻开来有刺鼻的味道。就是在这个书摊,我买下了我之后无数次翻阅的一本书《安妮宝贝精品集》。
我们那时上学时不像现在一部手机便足以消耗一个时日,我的第一部手机还是上大学前我妈带我去一个买手机的市场买的一部不知名的牌子的白色翻盖手机,打开时会发出红红绿绿的闪闪的光,煞是好看。
在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看书便是我最大的爱好以及消遣。初中时很流行看那种韩国爱情小说,什么《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等等,还有明晓溪、饶雪漫写的青春疼痛小说,对了,还有郭敬明。我记得,我们学校附近有个租书店,一本书一天租金1毛钱,于是我们便一本本的租回来,一本本的看下去,甚至熬夜看,有时看到觉得感动的情节还会怔一会,或者流下眼泪,就想着,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像书里描绘的那种爱情啊。现在想起来,真是傻的可爱。
高中时,语文课基本上都是被我看书看过来的,当然当时看的就比较经典的书了。《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老人与海》、《牛虻》、张爱玲的小说等等一些中外作品均有涉猎,甚至还将《红楼梦》读了三遍,理清了大观园的种种关系并在考试中写了很多次有关于红楼的作文,一度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来讲。说来惭愧,高中的知识存储量以及阅读量可谓是这小半生的巅峰了,也不知下一次巅峰会是何时。
这些年来,也看过了一些书,走过了一些路,浏览过别处的风景,也在某个不知名的午后怀念那些旧时光。唯有16岁时买过的那本盗版的《安妮宝贝精品集》始终跟随左右,时不时便拿出来读上一读。
我的家乡在西北的一个小城,那里有许多好吃的,是许多家乡人不愿离开的一大原因。大学时,选了远离家乡千里的地方,一心想着离开那个地方。毕业后,因着种种原因,来到广州,一个离家乡更远的地方,从此故乡为异乡。或许因着这一路的主动或被动的远离,让我对安妮笔下那些支离的文字更具归属,总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安妮算是最早的一批在网络上出名的作家吧,但她除了最初作品在网络上流传,对于她本人的一些信息、状态却是极少的。她很像她笔下的那些女子,虽与这俗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处于一种离群索居的状态,不主动不迎合,骨子里有种文人的清冷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一直觉得将她单纯定义她为一个网络作家其实是不合适的,除了在网络上最初被熟识外,她更像一个传统作家,通过一个个印在纸张上的文字与读者产生联系。
很多人曾喜欢过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浏览了一下关于这次征文的相关文章,有好几篇都在写她,但也有很多曾经喜欢过她的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不再为她的那些清冷、艳丽、让人感到无望的文字产生感情,甚至觉得那是矫情,无病呻吟。还有更多人从未喜欢她,也未读过她的书,却可以站得高高的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批评甚至是批判她的文字。无法评价他人的喜好,但起码于我来说,喜欢便是喜欢,不会再变。虽然人性大致是喜新厌旧的,但总有些事情是我们会选择从一而终的,比如喜欢一个作者的文字。
十几岁读她的书,只觉得酷。流浪、旅行、拥有繁盛的爱情以及丰富的人生,甚至连一些苦难都会觉得酷。长大一点便读得出孤独、寂寞以及人生的无望。爱情、亲情、友情、人生、苦难,通通太过复杂,我们始终无法掌控,始终被命运推着走,不是这处便是那处。而现在读,只觉得平静。没错,就是平静。好像与老友对话一般,她与你说过的是之前说过的,你并不好奇,却平静的听她乐此不疲的说下去,一遍又一遍。你不再期望矢志不渝的爱情,也不再认为朋友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甚至对于亲情在某些瞬间也有了犹疑,可是那又怎样呢,人生大概就是如此,不断的推翻重建。
从开始读安妮的书便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读她的书会让人抑郁。我常常在想这是否存在?后来我觉得,并不是读她的书会让人抑郁,而是或许大概你本就不是容易快乐的人吧。而她的文字让你正视自己的内心,激发了你的不快乐。但别怕,我还发现,读她的书越久,你便越平静,你的心没有什么波澜,你只是在那一个个,一行行的文字中找寻慰藉,相信我,你总能找到。
昨晚睡前依旧翻开那本已经发旧的书,封面有了污渍,有些纸张已经有了破损,里面有我划的一些黑色的线,在空白处有我曾写下的笔迹。盗版书还是有很多错别字,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的理解。我前段时间又一次读完《莲花》,纪善生、苏内河、庆昭,彼此的生命互相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冷、克制、理性的善生;偏执、缺爱、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无望的内河;坚韧、沉稳、面目模糊的庆昭;熟悉的人物,熟悉的一些情节,却不觉得厌烦,只觉得感同身受,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从前几日起开始看《蔷薇岛屿》,一直觉得安妮的散文、随笔写的比小说好,下笔准确,画面感超强,容易让人沉溺。她写她喜欢的作家、喜欢的电影、去旅行以及一条叫乖的她收养的小狗,任何一件生活的琐事在她笔下都能描绘的很特别,她的笔调是那种事不关己,无关紧要且清冷的,但总能让你觉得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灵魂不断契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读书的趣味,并喜欢上与你灵魂相近的作者。这本质上和爱情很像,两个人能产生爱情,起码在灵魂上是有共通的。所以我想,读了这么多年安妮,本质上是因为我能从她的文字中窥见我的灵魂,那有些不安却又及其坚韧的灵魂。
我想读书是一件值得长久坚持的事情,读安妮宝贝大概还是会读很多年。
虽然她现在改名叫庆山,但我还是喜欢叫她安妮宝贝,我喜欢最初时相遇的那种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