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出处来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生活中很多朋友谈人生的信念是:上善若水。写成字画,挂在公司或家里的墙上,那么上善若水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他的出处来谈。
利万物,是第一层前提要求,有所贡献;不争,是第二层要求,对贡献的反馈,特定时刻的处事之道;处众人之恶,是第三层要求,即惯常的状态。也就是雷锋同志一样,做好事,帮助身边的人;同时做了好事,又不图出名,甚至隐姓埋名;最难得的是平时的工作中,脏活累活自己主动无怨无悔的承担。这就是上善若水的具体例子。
人如水,怎么做?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我们知道上善如水的标准,但那是从结果反推的结果,那么从常理的实践上,人怎么类比成水呢,老子从7个方面做了提炼:
居:在哪停留;心:在哪思考;与:交往——什么初心;言:说话——什么原则;政:担待职责,怎么胜任;事:做事情,怎么运作;动:启动,什么时机。
当这7个关键要素到做了“善”,就可以实现从人到水的靠拢。
洪水与本章小总结
“夫唯不争,故无尤。”
洪水也是善的吗?很好的问题,我们讲水,是自然状态下水的品性;而洪水是加了特定属性的。从道德经的角度,上善若水讲的是道经,不加属性;而德经,讲的是附加了属性的事物,会配合具体的目的,有使用属性。我们可以先放置悬念,讲到德经的时候再来分解。
无尤,是很难做到的,所谓无欲则刚,无尤为善,不争是法门。这也可以理解,态度平和的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大家对他都很喜欢的原因。
同时一定也会有朋友说,不对呀,我们身边有些很张扬的人,身边朋友感觉也很多了。这跟水和洪水也是一样的情况。本性上大家是喜欢不争的人,但在实际中为什么会主动靠在喜欢争的人身边呢,是因为有了属性,有了念头。念头左右了本性,也就是生活中的口头语的出处:“看在钱的份上,看在是我上级的份上,看在一个部门的份上等一系列看在什么上的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