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最大的幸福——读柏拉图《克里托篇》

作者: 之衡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3:32 被阅读11次

2017.7.19

        凄清的冷月,闪烁着苍白的微光。透过囚笼石壁上方的小窗,那光斜斜地投射在冰冷的地面。几只瘦弱的黑鼠,正以敏捷的步伐在黑暗与光亮间穿梭,口中说着只有它们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

        四周尽是一片黑暗,空气也在寒夜中沉滞。死神的镰刀早已逼近苏格拉底的咽喉,但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他静静地侧卧在牢房的石床上,睡得正酣。

        在我读柏拉图的《克里托篇》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便是以上的画面。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以哲学式的口吻为自己辩护。但最终,法庭依然判处苏格拉底有罪。据说,苏格拉底所犯下的罪行是,腐蚀年轻人的灵魂,并以自己创造的新神来蛊惑青年。

        苏格拉底入狱后,一个名叫克里托的人来狱中找他。克里托是苏格拉底的朋友,也是他的学生。他不忍心看到老师就这么被谋害。所以,克里托决定在行刑前的那个夜晚救老师出去。他原以为第二天就要被处死的苏格拉底会在此刻彻夜难眠。但令他惊讶的是,苏格拉底毫无抱怨,他仍旧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甚至,他还在牢房中酣睡。

        苏格拉底以自嘲式的口吻对克里托说:“如果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要抱怨死亡,那真是太不像话了。”显然,苏格拉底把自己面对死亡依然可以保持淡定的心境归因于自己的年龄。但事实是,年龄并不是大多数人放弃抱怨的理由。一个人是否抱怨生活,并不取决于他生命的长度,而取决于他生命的深度。唯有灵魂高贵的人,才能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淡若清风,包括面对死亡。灵魂的高贵与否,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是圣殿,还是坟墓。

        对于克里托来说,他对老师的爱是明显的。克里托不仅亲自来狱中救苏格拉底,还处处为老师考虑,以期解除他内心可能会有的顾虑。克里托告诉苏格拉底,千万不要担心逃狱会给他的这些朋友们带来麻烦。即使他们会因此而破产,或付出巨大的罚金,甚至更为严厉的惩罚,也不能动摇拯救老师的决心。

        但是,苏格拉底却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而在苏格拉底看来,活得好就是活得高尚,活得正当,活出内心应有的正义。在他看来,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安危,更要考虑到整个城邦的利益。

        在整个大自然中,论力量,我们比不过大象,论速度,我们比不过猎豹。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也不能像鱼儿一样潜入深海。但是,人类依然强大,强大到足以成为大自然的主宰。我们靠的是什么?是我们的思想吗?是我们的智慧吗?是我们那双灵巧的能发明工具的手吗?并不是!一个人,他再有思想,再有智慧,也同样敌不过洪水与猛兽。真正让人类强大起来的,是“类”的意识。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类”意识的觉醒,才可以我们共同建立起自己的部落、城邦和国家,过一种群居式的生活。关于这一点,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子也曾提到过,他在《荀子·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因此,苏格拉底最最关心的不是他个人的生死,而是那个把他养育成人的共同家园——雅典城邦。对于一个群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公义。而公义的根源,便在于法律。苏格拉底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法律,还有谁会在乎它呢?”他还说:“如果公开宣布了法律判决没有效力,可以由私人来加以取消或摧毁,那么,你能想象一个城邦会继续存在而不被颠覆吗?”法律,是一个城邦得以存在的基石。因为有法律的存在,群体的利益才可以得到维护。固然,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自然也有瑕疵。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的不完美恰好降临在了我们自己身上,便由此去否定法律的全部。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并这样做,那么,法律又如何实现它的公义?

        克里托在狱中和苏格拉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企图说服老师跟他离开,但苏格拉底却极力反对。我读完整部《克里托篇》,内心极为感慨。我想,一个人若是在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的前提下能够为他人付出,那这样的行为或许可以称之为慈善。但一个人若是在自己的生命已然陷入危机之时,却仍能够心怀天下,那这样的心境便是一种慈悲。

        最终,克里托没能说服苏格拉底离开,却反被老师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克里托最后接受了老师的理论,那就是“无论是在战场上或是法庭上,或是在任何地方,你必须做你的城邦和国家命令你做的事,否则你就得按普遍的正义去说服他们,但是对父母使用暴力是一种罪恶,反对你的国家那就更是一桩大罪。”


慈悲是最大的幸福——读柏拉图《克里托篇》

相关文章

  • 慈悲是最大的幸福——读柏拉图《克里托篇》

    2017.7.19 凄清的冷月,闪烁着苍白的微光。透过囚笼石壁上方的小窗,那光斜斜地投射在冰冷的地面。几只...

  • 正义《申辩论》

    读柏拉图《申辩篇》 我们离开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柏拉图《...

  • 第三章·异域之城·第一节·神话之城

    前文在探讨“太一”以及远古智慧的时候,笔者提到了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故事。此篇中,克里提亚在与柏拉图在内的...

  • 苏格拉底之死

    在《克里托篇》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问到:不过,我亲爱的克里托,为什么我们必须在意“绝大多数的人怎么想”?最有理由让...

  • 读《对话录》的一点感想

    10月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包括《欧梯佛洛篇》、《克里同》、《费多篇》,加上之前的《申辩篇...

  • 克里托篇读书摘要

    ​苏:不过,我亲爱的克里托,为什么我们必须在意“绝大多数的人怎么想”?最有理由让人尊重的、真正讲道理的人,会相信事...

  • 《慈悲》第三感 |《慈悲》的价值

    蒋坤元老师的《慈悲》已经连载至一百一十多篇,一天一篇地读,最大的好处是读得细,所以不用回看,都能记得全部的内容。 ...

  • 第24天《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5.14-念慈

    【摘要】享乐是罪恶的最大动因。——柏拉图 【感悟】柏拉图说“享乐是罪恶最大的动因”,但并不代表享乐就是罪恶。查理芒...

  • 专业是最大的慈悲

    当一个错误的东西被当作范式,去传播,示范,培训,你有何感想? 如果这个东西关乎伦理,你又作何感受? 不同的立场可能...

  • 看见是最大的慈悲

    内在小孩这个词我并不陌生,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经常听到有人提到原生家庭、内在小孩,说实话听的都有些麻木了! 刚刚补听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慈悲是最大的幸福——读柏拉图《克里托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u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