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爱和自由》- 杜豆豆解读 (3)
(接上篇)
4
第三部分:如何实践爱和自由理念,助力孩子成长。
(1)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智力?
蒙特梭利说,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的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做智力教育。这个过程完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必须在不停的、自发性的活动中进行。
感觉训练最基本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蒙氏教育体系中,有大量的材料和教具来进行这些感觉的训练。
在基本感觉训练方面,由于儿童处于自由状态,他学习东西的效果往往比被强制的那些儿童好的多,因为它是按敏感期学习的。
普通教育,常常把所谓知识,例如数学,放在儿童敏感期还没有到来时讲,这样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从感觉训练引向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由于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尽力,最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概念,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教育。
而你要做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
(2)如何让孩子达到顺从?
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服从,但并非时时如此,这可能给你留下任性的印象。
比如,三岁以前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三年中,儿童是通过活动,在事物中缓慢形成他的内在品质的。到了一定场合,儿童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这事你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不这样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会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秩序,在一个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够再这样做,你不训斥他,而是提醒他,宽容他,儿童会把这些内化。当这种习惯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为儿童的意志所用。
顺从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
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水和身体,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他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大人请他帮忙时,他会快乐而幸福。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
起初,他可能只是顺从他认可的人,比如他会特别听某个老师的话,因为他认识到那个老师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然后,随着自己的心智发展,他具有了相当的能力后,就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到最后,他不再看人,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这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顺从达到了最高的状态。
(3)如何为孩子创造好的人文环境?
蒙特梭利说,“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身为父母的你。你一旦处在变化中,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儿童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所以,能发展自身,是从事蒙特梭利教育最关键的部分,你只有不断发展你自己,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使孩子有好的人文环境。
5
至此,《爱和自由》这本书,我就为你讲解完了。
希望你听完这本书,能够从以往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用心灵和孩子对话,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求和想法,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就像泰戈尔的那首诗: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这是作者想在这本书里告诉你的,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期待。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