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游记青春生活家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作者: 绿洲121212 | 来源:发表于2017-05-18 04:39 被阅读26次

 于是我们在吐鲁番下了火车,约好了一起吃中饭。再次见到他们(已经算是第三次见面了),仿佛见了老朋友般,亲切。想想在旅途中见到的都是陌生人,这样的熟悉已经俨然是老朋友的感觉了。

       简单吃了中饭,主要是在一起聊聊,Susie 还是基本冷脸冷语的节奏,我们四个人比较活跃地交流着。

       去了火焰山   只要是中国人,大多都知道西天取经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的故事吧,彼火焰山就是此火焰山啊。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芭蕉扇在阳光下仿佛是透明的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牛魔王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铁扇公主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师徒几人曾途经火焰山,现火焰山游览区树立了纪念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这是孙悟空的什么棒来着,想必都知道哈。。。。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边,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纱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

苏公塔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苏公塔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伊斯兰教古塔。额敏和卓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由于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被清王朝册封为郡王。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耗银7000多两在额敏和卓83岁时建成此塔。塔基下的一块石碑,记载着建塔的原委:额敏和卓晚年为庆寿、报答安拉的天恩并使额敏和卓一生的业绩能流芳千古, “以垂永远,可为名教”而建造的。表达对清朝皇帝的忠诚。该塔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du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车师前国”的都城。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多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保留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极为严密。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

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克拉五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新疆维吾尔语  称为“坎儿孜”

伊朗波斯语      称为“坎纳孜”(Kanatz)

俄罗斯语             称为 “坎亚力孜”(Кяриз)。

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  但差别不大。

结构图

       看完这几个地方,基本天暗下来的节奏,就打道回府了。游玩时是老陈开的车子,回去时就是David 开车,两人开车都挺稳的。

       基本上边看,边安抚着他们,不希望再起纷争,多帮助双方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这样希望能够更和谐一点。

      好在,通过沟通,基本上起了效果,虽然不能让他们亲密无间,但至少相安无事了。很多事情,其实大多因为没能够站在彼此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换位思考,大多数纷争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也体现了沟通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这样,总不如在南疆我们四个人玩得开心和随意。可是,这不就是我摊上遇上的,不是吗?

      往下终于可以回到乌鲁木齐了,还真别说,这也算是第三次到乌鲁木齐了,好象有点回家的感觉,真有趣 。。。。。。更好笑的事情就在下篇回麦田之后,差点没把我气晕倒的节奏(真是又有趣好笑,又令人生气)。。。。。。至于为什么会有趣又好笑,下篇告诉小伙伴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吐鲁番 绿洲的世界之窗 原创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w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