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篇小说《乡村教师 桃花诺》已完稿,但曾经的教师生涯,却是我生命里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永不凋零!
九十年代初,我成为家乡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从大孩子变为孩子王。
家乡是老区,也是典型的山区,是中国第一将#军县,开国*将#军就有200多位,但这些荣光并没有改变家乡的自然环境,还有经济的落后。
那时候的乡村小学都是平房,我们学校面积很大,长长的两排坐北朝南的平房之间,有长方形的比一般操场大得多的空地,前排平房左侧是食堂,教室与教室之间,间隔的是老师的宿舍,每间宿舍住两人。
当年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并不比五年级的学生高多少,在黑板上板书时,写高处的几行字必须踮起脚尖。
那时的老师身份有三种,第一种是公办老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的,以男性为主,但乡村小学很少有公办老师,在一所学校里,教职工总数中,公办老师与其他老师的比列大概是5:1,乡村小学的主力军是民办教师,次之是代课老师。
民办教师在教龄达到一定年数的情况下,参加相关部门的统一转正考试,合格的去师范学校培训后,转为公办老师。换言之,这是民办老师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位民办老师都有,需要指标。
代课老师几乎没有参加转正考试的机会,因为指标有限,民办老师都不够用,但是,代课老师的工作量却并不因此可以减少。三种身份的教师,是同工不同酬
幸运的是,那时候乡村小学的老师们都特别质朴,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代课老师,都没有给自己贴上身份标签。同事之间相处和谐,特别是农忙时,哪位民办或是代课老师需要回家里帮一天,只要打声招呼,就有老师替他上完当天的课。
后来修的两层教学楼落成典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