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川黔渝行纪:合江白沙镇

作者: 谢炎午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23:35 被阅读0次

    【原创】川黔渝行纪:合江白沙镇

    2017年5月3日    泸州·合江·白沙镇

    万里长江一路奔涌,流淌到四川盆地,展开了它柔性的面孔,千回百折的盘曲踟蹰,在合江境内,弯曲成一个大U字形。就像一段盲肠。

    白沙镇,就占据了这个U字的起头。位居长江黄金水道的北岸。

    5月3日,我和媳妇,终于来到了长江岸边。

    从合江县城出发,一个来小时,我的脚踏在了白沙镇车站凹凸不平的地上。

    武德一年,那是李渊称帝的初年,这里成了合江县的行政中心。

    这一下,就是200年。

    这是白沙镇最显赫的200年。

    白沙镇,我喜欢。

    实话讲,对于那些开发的“古镇”、维修过的古镇、民宿小镇、凭空造出来的“小镇”。白沙镇很真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时空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

    它没做假,让我看到了,一个古镇的真实生命存在。

    它还没被各种动机的企图“格式化”。一句话,它作为一个正常生长的小镇,正在渐渐褪色。

    墙壁已经洞塌,疯长的杂草藤蔓,肆无忌惮的在已经被抛弃的建筑、荒地间蔓延,唯有梁架、柱子依然树立,在明亮天空的衬托下,如同残骸,默然无声。

    相比于茅台,那类已经被强力格式化的“古镇”,它的贞洁还在。这是万幸。

    进入这个衰老的小镇之前,我先去了长江边儿。

    通江路,一溜儿歪斜的出溜到了江滩。

    江边没啥人,江面上几艘货轮或是溯江而上,或是顺江而下。

    这不是丰水期,江岸边,几处袒露的石堆,横斜在江水里。石头上,有人工刻琢的沟槽,皴裂的石头罅隙里窝着几丛青草。江边静悄悄的。

    白沙镇是合江县的四大古镇之一。人工动力航运的时代,这里应该是繁华的码头,川盐巴、茶叶等等货物,应该每天都会在这码头搬上搬下,棒棒、船老大、水手,肯定也少不了袍哥的影子。

    一个女人弓着腰,背着个竹编的背篓,急匆匆的往江边走,背篓里插着一截棒槌。

    礁石懒散的弯伸到了江心,倒卧着,一层层叠压,褐红色的,如同翻旧磨损的书页。

    那女人寻了一处伸入江水,凿刻了整齐石阶的水边,翻身卸了背篓,麻利的濯洗起衣物。

    古镇所在的缓坡,一溜歪斜下来,连接了江边的滩涂。坡脚处,长石条整齐的堆砌成了进入古镇的台阶。据说这是榫卯勾连起来的,十分牢固。

    前人做事真是实心眼,不弄那些亏心的虚假事。现在的家具都不用榫卯了,一颗颗螺丝被螺钉枪轻巧的旋进去,这就做成了漂亮光鲜的“家俬”。摆到家具城,这就等着人来,看货、掏银子,交易了。

    过去的木匠,可是没人敢做这没有榫卯的“家俬”。没有哪个师傅敢给徒弟那么教,那是亏良心的事,要损阴德的。

    那时候,不提“工匠精神”。凭良心做事,凭的就是好手艺。

    码头这石阶上,气派的横立着一座楼,六层高,蛮横的堵断了码头连接老街的道路,孤兀的如同横空出世,真让我长眼。

    只知道强占邻家三分墙,没见过断了一个镇子通衢大道的景色。我视为此古镇一绝。

    这码头,过去是白沙驿道的关节点。

    现在,……,也该它命绝。

    不远处,江岸断崖边,有一庙宇。

    庙临江而建,垒石起台,茂盛的绿树灌木簇拥,一处好形胜之地。

    下看江岸,几只铁皮船,横斜在岸边,真有点儿“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味儿道。

    道化岩是个土地庙,却供奉了观音菩萨,还有王灵官。神龛是依着崖壁开的,大小不等的石窝窝,蹲满了各色神像。这些神像少了很多我见过的庄严、整饬、精致,很平民的亲近感,少了许多庙堂的肃穆、严肃。

    几个人围着方桌在耍牌,供案上,红烛高烧。

    四通红柱撑起来的庙堂里,几张四方桌占据了不少地方,盆碗餐具散落的占领了几张桌子,给我感觉这不像庙宇,倒像是居家过日子,招待四方亲朋的所在。虽然,烛火正旺,各路神像罗列一壁,人间生活的气息,却让人觉得这小庙很民间、接地气。

    道化岩北接一条长廊,连接了进入古镇的石阶路。

    拾阶而上,古镇慢慢的展开。

    “丫”字型的老街,从码头爬上来,行祠殿横立,将古镇叉成三条主街。就那么攀援似的,从江边的码头,石板路爬坡过坎儿,带起了左右两边的房子。这些房子,多是那些转运盐巴,发了财的人造起来的。

    公元617年,李渊称帝,白沙镇变身县城,延续了200年,这是它地位的顶尖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的稳定,交通发达,四川盆地边缘的位置,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了行行业业的发展,场镇开始了扩展。

    盐巴交易的增加,在临近码头不远的山坡上,形成盐市,盐商们掏出银子,盖房、修街道,形成今日还被人称呼的“老盐店街”。

    “合江县治从白沙迁走后,经唐晚期和北宋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南宋嘉定(1208—1224年)时,白沙已成大的集市,据《合江县志》载:南宋嘉定年后,合江行政区划辖1乡7里20都2团,计1城、2镇、6寨、19集市。白沙古镇属水北里第八都,称‘白沙市’(同称市的还有尧坝寨市、九支寨市、仁怀堡市……),是合江江北的重要大集市。“

    古镇缘山坡延伸铺展开,石板台阶小径断断续续、曲曲弯弯,石板路如同绳索,牵带起房屋、店铺、牌坊、

    台阶上,废弃的房屋拥阶而立,如同关隘入口,野草萦绕盖满墙头,一股子荒凉气迎面压来。一户石条拱起的门框,两侧镌刻着对联,字体如同六朝出土的墓砖刻字,笔画舒长宕逸,有点儿石门颂的味道,全没有惯常所见的正襟危坐式的正经,这是户什么人家,让我产生好奇。门锁着,门楣、门槛儿长了野草,似乎留守看家的模样。

    经过隋唐五代、明清的不断起起落落,奠基下来古镇今日的底子。不过,长成了如今的模样,却是明清民居、商铺的延续。

    大体看,古镇老街的房子、格局,也是常见的巴蜀结构,即:

    “主要以殿、庙、牌坊及居民形势存在。建筑手法多以筑台,爬山,悬挑,吊脚等手法,穿斗等构架工艺。”

    合江产荔枝,来之前,竟一无所知。功课没做好,可惜!

    不过,这季节,也不是荔枝的采摘期,那要到盛夏的七八月。

    提起这个,是因为一桩“公案“——荔枝古道。提起来话稠,这里不提及,有机会再来说道说道。

    合江荔枝是中国最晚熟荔枝。据相关记载,合江荔枝有“12金钗”:大红袍、妃子笑、绛纱兰、桂味、楠木叶、陀缇、带绿、糯米糍、佛顶珠、良姜泡、乌泡儿、荷包儿。

    现在的合江荔枝品种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合江晚熟荔枝品种目前达到48个。“

    出了古镇,抄近道去车站,经过一个缓坡的短街道,丁字路口一侧,一溜儿贩卖水果的三轮车摆了个满满登登,硕大的遮雨伞把个空间撑的紧张,一水儿的是各色常见的水果,北方的陕西苹果,南方的菠萝、香蕉,等等一个都不少。只是,顾客倒是没见几个。

    我该去下一站,朱沱了。

    赶路要紧。

    2017年5月24日写毕

    ——————————————————————

    原创作品,欢迎围观。

    谢绝各类形式未经授权使用。

    鄙视剽窃。维护著作权、版权。

    ——————————————————————

    原创作品,欢迎围观。

    谢绝各类形式未经授权使用。

    鄙视剽窃。维护著作权、版权。

    Ҷ��R޹*�Ul(�`"P��"`�����������%!e�;�! J7"�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川黔渝行纪:合江白沙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c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