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迟钝”这个词常给人负面的印象。
说一个人“真迟钝啊”,跟说一个人“真敏锐啊”,可谓是天差地别。那个被说“迟钝”的人听见这种评价,恐怕会怒火中烧。“钝感”这个词显然很多时候也已被理解为贬义。
但将“迟钝”的意思略微扩展一下,对它的印象就大为不同了。
仔细观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无疑都拥有众多才能,但同时内心必定具备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钝感是让人身上的才能发扬光大、开花结果的最大力量。它在人们的职业生涯、生活环境、婚姻家庭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一位k先生,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不太优秀,但也不差,算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有一次,他不小心工作上出了差错。不妙的是,恰巧上司心情不佳,k先生在众人面前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周围的同事都对上司火力之猛感到吃惊,对k先生颇为同情;“骂到这个地步,也太过分了吧!”大家甚至担心他会因此情绪低落,明天不能来上班。
然而,K先生并没有像大家担心的那样,第二天早上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公司里,笑容灿烂地和大家打招呼,仿佛忘记了昨天挨训的事情。
看到这种情况,担心他的人一边回应,一边不免有点意外:担心原来是多余的。这样的k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呢?
从好的方面看,他挨骂却不消沉,依然精神十足,算得上顽强又优秀。但也可以说是个遭狠批也无动于衷的“迟钝的家伙”。
总之,他不是个敏锐或敏感的人,这一点确凿无疑。
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位N先生受到了同样的训斥,却不像k先生那样能很好的转换心情,他回到家思前想后,独自烦恼不已。
非但如此,他可能还会自责:“我真没用,真是个不成器的人!”随后又钻牛角尖地想:“以后怎么可能没事一样待在公司呢?”可能第二天就不上班了。事情再进一步发展,休息一天不行,变成两天三天,拖着拖着大概只好辞职了。
比较这里的“钝感先生”和“敏感先生”,肯定是“钝感先生”占绝对优势又可靠。
钝感的他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大概都能顽强地闯过去,将来甚至可能成为公司的骨干。而“敏感先生”以后也许仍会不断遇到挫折,好朋友也会慢慢跟他疏远。
这就是“敏感型人”和“钝感型人”的一个巨大差别。
有时迟钝会比敏感好很多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不用事事那么敏感,稍微反应迟钝一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这也是最近我在看的一本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钝感力》这本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其实,钝感力不仅在我们的职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适应方面、恋爱婚姻家庭中,以及自身的疾病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恋爱婚姻家庭方面
是否具备钝感力,关系你与伴侣的恋爱或婚姻是否长久,你们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
人们常说婚姻幸福,年老后会深切的感慨“幸亏和你在一起了”。这是经过漫长的忍耐才会有的感慨。
不应该忘记这些忍耐背后,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在支撑和守护两个人。
从恋爱到婚姻,要想保持在一起生活长久,夫妻双方都得注意在某些方面不能太较真,必须看开一点。如果太敏感,遇到一些小事就会火冒三丈,吵起架来。但若是这种时候,双方都不大在乎,拥有钝感力,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二 环境适应能力方面
针对种种外界变化调整身体状态,很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一般称为“环境适应能力”。
适应外界气温和气压自不待言,它也包括轻而易举的融入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不仅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去了别的城市也能马上融入其中,生活下去。即使去了外国,在自然环境、人种和文化都不一样的世界里,也能开心积极的生活。
在现今的国际化时代,不论到哪个国家,在哪种自然条件下,吃了当地的任何食物都能保持健康。没有比这样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好更强的了。
而这种适应能力的原点就是钝感力。
拥有正面的钝感力,在任何环境下以任何人打交道都能生存下去。
适应能力的原点就是钝感力希望今后在世界舞台上展翅翱翔、开拓新时代的人,首先确认一下自己的钝感力。拥有的人要珍惜,没有的人要抓紧培养,投身各种环境,把自己磨练得更坚强。不必事事都神经质,应该带着积极的钝感力,抱着好奇心去面对一切。
综上,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
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当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在母爱、疾病、以及面对嫉妒和讽刺方面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钝感力……
如果你也想培养下这方面的能力,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找来先读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