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每日一篇散文
花深处丨酱香科技,利好茅台?

花深处丨酱香科技,利好茅台?

作者: 花深处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12:12 被阅读0次

茅台总工入选贵州科协院士候选人,酱香科技或成现实?

如果问一个投资者,哪个股票最厉害,十有八九都会说:茅台,yyds。

茅台股价一路飞升,三番五次的限价组拦不住它的脚步,面对限价,人家轻飘飘地来一句,不再供应。

限价在茅台面前,变成了一个手足无措的小朋友。

在这个市场疯狂喊着看好科技的时代,茅台在各个板块的起伏中屹立不倒,一路高升,也因此斩获了“酱香型科技”的称号。

但一则科协院士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茅台真的成了科技?

这不禁让一些网友回想起另一则新闻,在几年前,“烟草院士”的故事似乎与“茅台院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家伙,烟酒院士入驻科学行业。

任谁看了不高呼一声内行?

酒文化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黄帝时期就以动物乳汁酿出甜酒,再不济战国时期也已经有了相关记载。

茶和酒,是我们民族传统的饮品。

在历史和现在,“酒”拥有两幅面孔。

从古代文人的嗜酒如命,到如今酒桌上的推杯换盏。

曾经潇洒的酒,变成了如今油腻的模样。

酒驾,酒鬼,啤酒肚。

哪个词似乎都没有古代的酒那样清雅。

从把酒问青天,到今朝有酒今朝醉。

从嗜酒如命的刘伶,到无酒不成诗的李白,甚至连我的女神,易安居士,也常常把酒言欢。

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他们的情感。

因为某些机缘,酒桌文化我见得不少,推杯换盏被冠上了“感情深厚”的帽子。

“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感情深,一口闷”

诸如此类的劝酒词数不胜数,他们似乎仅仅记得酒和感情有关系,却忘记了“感情”到底是什么感情。

酒文化变成了饭桌文化,酒的作用,也变成了衡量“感情”的天平,说白了,就是谈判的诚意。

骗谁呢?

大家都心知肚明,喝酒多少跟酒量有关,诚意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都是好面子。

请客吃饭,得来两瓶好酒撑撑门面。

应邀吃饭,得喝两瓶好酒撑撑脸面。

酒量小是饭桌的耻辱,酒精过敏是事业失败的原罪。

你看,酒多重要啊。

我从未意识到,我们弄丢了传统的酒文化。

哪怕从小就混迹在酒桌之中。

直到前段时间看见了一个up主,有山先生。

他解释自己的名字来源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眉眼间尽是肆意。

讲道理,作为一个颜控,第一眼看见他的视频,我非常想立刻离开【对不起我太肤浅了。】

但我看见了他喝酒的镜头。

摇摇晃晃,端着饮料和白酒勾兑的“鸡尾酒”(甚至还装在了高脚杯里),在镜头前面高声朗诵。

我几乎立刻就被他吸引了。

太像了。

这股劲儿太像我想象中的李白了。

这才是我们的酒文化吧。我暗暗地想。

我一直对茅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执着。

在大学的炒股比赛时,我认定了茅台,比赛的那段时间刚好是茅台价格回调下跌的时候。

我明知道继续持有会影响自己的成绩排名,但我死不松手。

毕业后买基金也是。

执着地抱着白酒基金,哪怕它跌我也不撒手。

大家都说,利好茅台。

凭什么呀?我不明白。哪怕自己对白酒也异常地执着。

但事实就是这样。一切的事件都化作一句话——利好茅台。

饭桌文化不息,茅台涨势不止。

酱香型科技,背后不仅是茅台的美好未来,更是人们对饭桌文化的热衷。

摊开来说,就是好面子。

攀比。是人的劣根性。

就像许多人都追捧名牌包似的。

名酒,比起名牌包而言,是大部分人都能够轻易够着的奢侈品。

似乎酒桌上有一瓶好酒,哪怕在路边摊请客也能显示出自己生活的优越。

酒过三巡,脸红脖子粗,端着一杯好酒,连吹牛都更有底气。

排开饭桌文化,白酒还有这样的底气吗?

年轻人更喜欢果酒、气泡酒,老一辈馋酒也不过是来一小盅慢慢地嘬。

没有饭桌的大量需求,白酒还有这样的底气面对限价政策吗?

我不知道。

因为这样的假设不会存在。

对于我而言,管你什么饭桌文化,诗词中照样能寻到单纯的酒文化,管你什么酱香型科技,自己喜欢什么酒就喝什么酒,管你什么烟酒院士,引领未来的,总归是科技。

烟酒不过是面具,掩盖的是情绪。

真刀实枪的发展,才是未来的现实。


源自_暖阁闲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深处丨酱香科技,利好茅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fq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