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两篇无需广告插图。
第56篇 波莉安娜式的《读者文摘》
《读者文摘》在中国有一个卵生姐妹,我没写错,《读者》。这本杂志或许是中国心灵鸡汤的鼻祖。在学生时代,我一度非常喜欢读,几乎每期必买。
图片来自网络后来突然就不读了。因为发现《读者》的激励与慰藉不是真的。今天再读麦克卢汉先生这一篇短评,心有戚戚焉。
文章的标题形容《读者文摘》波丽安娜式。波丽安娜是美国作家波特的小说女主人公,指盲目乐观的人。
本篇的第一段,麦克卢汉如此形容《读者文摘》所形成的世界观:
每一期《读者文摘》从头至尾都是万里蓝天、阳光明媚。在这里,我们离开了白天电视连续剧冷清的世界,回到了故乡的牧场。在这里,我们不会遭遇哥特式小说怪诞而孤寂的人物,而是享受空气清新、充满活力的田野生活。
原文:用数不尽的样子乔装打扮成功的故事——这就是《读者文摘》的公式。
麦克卢汉先生认为这不单是《读者文摘》的公式,也是娱乐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处处可见的公式。
既然人人身上、万物之中都有说不尽的善良、美好和力量,我们就发掘它,用瓶瓶罐罐加工它、包装它,并赶紧把它推向市场。
无休止地编造鸡汤,强调不可能之中存在的可能性。
如果说《读者文摘》及相关的娱乐业有什么危害,那就是它们占用人的时间,使人享受不到更好的精神食粮。
成功的愚蠢公式常常堵塞了人们的头脑,使之难以构想更好的东西。精神上的高级享受是洗礼,是当我们读到《国史大纲》、《美学散步》时的精神享受,这往往是《读者文摘》所不能提供的,它提供的是迷汤。有的内容让我们看清人生、世界、价值,然后更好的选择与生命质量,迷汤用虚构的现实来满足读者的期必。
《读者文摘》还有一切大众消遣的典型特征:在它自己和读者周围营造一种不宽容的氛围。读者被它们禁锢在超乎寻常的欢快、乐观和满足之中,很快就成为僵化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爱什么”,他们怨恨那些喜欢更加高雅境界的人。无意之间,他们就接受了别人向他们兜售的紧身衣。
公式化的娱乐,在先生眼中有摧毁人的独立精神,冻结人的感知,灭杀人的判断力的作用。后来尼尔·波兹曼出版了《娱乐至死》一本书,彻底揭开。《机器新娘》希望我们看清的正是《1984》中的世界并非主流,《美丽新世界》我们自然拥抱。
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黑帮电影是咎由自取的悲剧——在很多人面对同样的命运选择自强不息时,他们选择了捷径。这是娱乐要满足观众的。
今天,诸如此类的商品与有价值的文章纠缠得难分难解,一味地抨击不是麦克卢汉的本意,始终他希望我们看清的是背后的支撑,养成剥离表象的习惯,推陈出新。
第57篇 漫画自有黄金屋
1
在本书第11篇揭示一个悖论:有一本以不要犯罪为题的漫画,却着力于描述犯罪。今天看《猫和老鼠》其中也不乏暴力的漫画处理。
漫画因为表现暴力和犯罪而成为一个赚钱的行当。超级英雄的世界就是犯罪不断发生的世界。
英国的审查官督促官方封杀迪斯尼的漫画“米老鼠和唐老鸭”,说它是一剂毒药,因为它充斥着伤害行为和暴力倾向。
州立监狱里的囚犯对广播节目和庸俗小报里泛滥成灾的罪案感到震惊和气愤。
受人尊敬的公民靠表演和传播犯罪来挣大钱,他们蹲大狱。
2
本篇介绍的是另一本杂志《作家文摘》,stan·lee在杂志中告诫作者不要对读者居高临下。市井作品不装腔作势,娱乐的读者本来就没有期望自己读到什么有品位的东西。而表现上流社会的作品也并不见得就比娱乐作品品位高。依然是上一篇提到的,作品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
但是如果光只有一流的东西是不够的,同时代的优秀作品和低劣作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扎根于最通俗而常见的幻想与渴望。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可以是低俗小说,可以是《红楼梦》。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