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致用(三)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06:25 被阅读36次
365/109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知识储备至少应该是教材知识的十倍以上,我们也爱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些学科知识就是我们应该有的那一桶水。当教材知识仅仅是老师知识储备中的沧海一粟的时候,他上课才能够更好地驾驭教材,更多地关注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发最大限度的发展。

不过,老师是一手托两家,应该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何架起这座桥梁?就需要阅读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就是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能够帮我们深刻理解所教的学科,而教育学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学生,二者结合,我们才能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关于教育学书籍,首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被誉为教育教学的“圣经”,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大百科全书,它几乎包括我们说在教育教学中所遭遇的一切,比如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等。这部书内容虽然庞杂,但有其核心内容,那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获得自尊感,进入良性教育学循环。当然,这儿的“自尊”不同于我们所说的面子,而是克服困难确取得进步时的成就感。所以,自尊是学生成长的根本动力。学生为什么厌学?因为他体验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怎么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呢?经过30多年的研究,苏霍姆林斯基他提出一些非常精彩的观念,比如两套教学大纲、自动化读写、交集点、思维课等等。单说说两套教学大纲,苏氏的第一套教学大纲就是指反应学科规律的关键知识,类似于现在的核心素养。关键知识不明确,是教学中“少慢费差”的主要原因,学校教研和个人工作都应以此为核心。反观自身,当务之急,我们要先明确一纲。具体怎么做,好好读读这本书,你会更明确。

再比如说第二套大纲,即为学习关键知识所需要的智力背景。有老师读过这本书,就认为二纲就是课外阅读,这样说对吗?当然不对,这是对苏氏最低级的误解。所以,当一些学生学不会,有老师可能就会说,课外书你就别看了,课本你能学会就不错了。你以为他这样说对吗?

人不可能接受全然陌生的东西。学习新知需要一定的智力背景。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智力背景的本质就是兴奋,就是这么一种愤悱的情绪,心中产生疑惑,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急于澄清困惑,学习新知就变成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智力背景,学生没有求知欲,老师就会走向填鸭式灌输,学生也只好死记硬背。

所以,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不会,就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智力背景。当务之急,感觉给他补充相应的智力背景。反过来,如果你再让他死扣课本,这不就是雪上加霜了吗?

总之,我举例来说明,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反观自身,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还有很多心得体会,都收在我个人资料第一篇里,有兴趣可以读读。

相关文章

  • 你没有见过的底层生活

    以明语: 读书,在于求知、致用、通达、朴安。它作用于改变,作用于未来。读书,是读世界,读他人,也读自己。 感谢以明...

  • 读以致用(三)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知识储备至少应该是教材知识的十倍以上,我们也爱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些学...

  • 如何提高Dyslexia阅读障碍症儿童的阅读能力?

    首先,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读以致用,读以修为,和读以致乐。儿童阶段,孩子的阅读是为了学习知识,如果阅读跟不上,基...

  • 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又到了期未作文的复习时间了,对于语文学习的老大难问题,我给孩子们的写作,提了几点建议: 一、丰...

  • 读书|拆书七步曲

    读书是为己而读,以能化为我知我用为目的,正所谓“学以致用”。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阅读致用类书籍时,可以用到的“拆书法...

  • 如何高效读书(阅读的价值二)

    经由上一篇《我为什么读致用类书籍》,梳理出了成长的捷径,多读致用类书籍。 今天就来谈谈,关于读书的方法论。 高手读...

  • “读”以致用

    “读”以致用 -------我的读书与生活(西信都小学 柳开帆)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平时,我没有其他的爱好...

  • 读以致用

    这是近期在读的一本书,读完了之后觉得作者这一句话写的是非常非常有用的,就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 以往也...

  • 读以致用

    读以致用,这是我们读书十分重要的目的。因为我们的人生要有所作为,要解决许多问题,就会把读书作为解决这些需要的重要途...

  • 【拆书帮学习】便签法六步骤

    (摘抄) 用便签法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你读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以致用(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o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