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薄葬”自己,目的何在?

作者: 秋风宜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06:46 被阅读197次

大家知道,历代帝王从登基之日起,就大兴土木,耗费钱粮,修建陵寝,安排自己的后事。其规模巨大,耗资惊人,动辄几年或者十几年,其中不乏大量金银财宝,或价值连城的古玩玉器、字画等随葬,因而引来无数盗墓贼,疯狂的盗挖。

但是曹操却与众不同,在众多帝王中,他是提出“薄葬”的唯一一位。218年,曹操颁布一道《终令》,明确提出他死后不许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之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这种简单的埋葬方式,在古代帝王中非曹操莫属。

一年以后,曹操又为自己准备好了送终的衣服,并立下遗嘱,什么季节死了,就穿什么季节的衣服入殓,金银珠宝铜器等,一律不许随葬。

在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是其身份和地位不逊于帝王,可为何提出如此简单埋葬方式呢?其中是有原因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曹操死后得以安宁多年。

一.曹操节俭的好习惯。他一生十分注意节俭,要求家人也要时刻注意,并以身作则立下家规,违者重罚。有一年天灾严重,曹操带头不穿皮革制品,结果,就是大冬天,官员们也不敢带皮帽子。足见曹操勤俭节约到了何种程度,因而死后薄葬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出于盗墓的考虑。曾传言,曹操年轻之时,也干过盗墓的勾当。所以,他肯定亲眼见过尸横狼藉,器物杂陈的场面,不愿重蹈覆辙,因而要求薄葬,金银珠宝一概不要,省的被盗墓贼成天惦记,死后也不能保全尸骨,安生不得。

因为曹操生前多疑的性格,所以在力主薄葬的同时,又制造了七十二疑冢,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四门全开,七十二具棺木同时从四个城门抬出,以便混人耳目,不辨真假。

从某个角度讲,在当时曹操提出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但节约了开支,而且秘密处理后事,也保全了自己,让盗墓者无计可施,无从下手,实乃明智之举!

直到如今,曹操陵墓位于何处,仍然是千古之谜。

相关文章

  • 曹操“薄葬”自己,目的何在?

    大家知道,历代帝王从登基之日起,就大兴土木,耗费钱粮,修建陵寝,安排自己的后事。其规模巨大,耗资惊人,动辄几年或者...

  • 薄葬理想

  • 你所不知道的曹操(84)

    话说曹操将来人入客堂落座,“敢问书信何在?” 那人缓缓摇头:“并无书信。” 曹操一皱眉:莫非此人戏耍我?还是另有图...

  • 《三国志》读书笔记之二

    曹操发布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谋求霸业让儿子当皇帝...

  • 目的何在(120)

    第120天 小我宁死也要隐瞒“我们做错了决定”这一事实,免得我们真想重新选择。小我这招实在刁钻,你只要看看,它设计...

  • 倾听,目的何在?

    你懂得如何倾听吗? 很多人理解中的倾听,就是傻傻的听对方说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不知道的是,倾听不能...

  • 人生目的何在

    呜呼!可怜!世人尔许忙!忙个甚么?所为何来? 那安分守己的人,从稍有知识之日起,入学校忙,学校毕业忙,求职业忙,结...

  • 魏晋时期的丧葬仪礼:从曹操提倡薄葬说起

    魏晋时期,丧礼的基本习俗虽然仍因袭前代,但有些作法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薄葬蔚为风气。 在当时的统治者...

  • 厚养薄葬

    所谓厚养薄葬就是在老人还在世的时候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爱,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名...

  • 为何在袁绍灭亡后,曹操还要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

    为何在袁绍灭亡后,曹操还要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正式发布了《求贤令》,可以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操“薄葬”自己,目的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ez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