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素 问心理
《素问》——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素问》——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作者: 小子止一 | 来源:发表于2023-11-20 12:11 被阅读0次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1,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2。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一阳[二阴]独啸,少阳[阴]厥少,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癉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帝曰:太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注释】

    1、恚huì劳:恚劳,七伤者也,是谓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所伤也。治之以水火阴阳之气,会归中土,则五劳七伤可治矣。七情之伤,神明之伤也,故调阴阳,融水火,调形安神而已。

    2、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勇怯者,神明之徒也。骨肉者,五脏之所成也。皮肤者,血气之所见也。故诊病之道,观其勇怯以知神明,骨肉以知五脏,皮肤以知血气阴阳。善治者,尊道贵德,道法自然,顺应四时,通八方,达六极,调水火,和阴阳,和一而已。

    止一箴言

    1、《素问》曰:“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故曰:“饱伤胃,惊伤心,重伤肾,恐伤肝,劳伤脾。”老子曰:“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任何事物都有其度数,过犹不及,知足之足,长足也。百谷王者,以其不欲盈,故无忧也。

    2、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医家曰:“天人合一,道法天地,调和阴阳,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泄之,和一而已。”以平人之色脉为准,以泻补之道,阳盛则泄阳,阴盛则泄阴,阳虚则补阳,阴虚则补阴,调而和之,平和而已。故善医者,只辨阴阳,不言病异,一以和之而已。

    参考书目

    1、李志敏 主编:《黄帝内经》,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读:《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问》——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ea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