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英法联军的溃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纳粹德国已在欧洲大陆展开了疯狂的扩张行动。但是英法两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纵容态度,不惜以牺牲中、东欧小国利益为代价,企图将祸水东引,助长希特勒去进攻苏联,使德苏两国相互厮杀,英法则可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纳粹德国在中东欧取得巨大侵略利益后,并没有立即进攻苏联,而是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起了闪电进攻,英法两国因为是波兰的盟国,并且由于它们都在波兰有巨大投资,德国进攻波兰对英法自身的经济利益也造成很大损害,因此,英法两国于9月3日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但是英法两国在西线对德国战斗不力,并没有对德军形成有效牵制,致使德国不到一个月就攻陷华沙,苏联也乘机出兵,与德国瓜分了波兰。
英法两国在对德国宣战后,还有继续将德军祸水东引至苏联的想法,却不想德国在与苏联瓜分波兰后,马上兵锋向西,开始大规模进攻西欧国家。
1940年5月10日,德军绕过被法国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大举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
仅仅10几天时间,德军就横贯法国,兵锋直至英吉利海峡岸边。5月27日比利时军投降,不到40万人的英法联军(主要是英军,法军残部和比利时军残部总计只有12.3万余人)被德军三面包围,被迫向敦刻尔克港退缩。德军坦克也不断向该港口紧逼。
就在德军坦克部队前锋距离敦刻尔克港还有不到10公里时,希特勒却向德军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从而为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港从海路撤退到英国赢得了时间,为反法西斯阵营保留了有生力量。
希特勒的这个命令使很多研究二战史的学者感到困惑。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纳粹德国的军事指挥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存在很大漏洞。
敦刻尔克撤退后,西欧基本全部沦陷于纳粹德国铁蹄下,直到1944年6月西方盟国诺曼底登陆前,西欧大陆再也没有针对德军的大规模有组织抵抗。
2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很快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德军在西欧大陆基本无战事后,经过周密准备,于1941年6月22日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苏联发动闪电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初期,由于苏军对德国的进攻准备不足,没有进行充分战争准备,因此很快溃败,大片国土沦丧。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事代表团于1941年7月8日抵达伦敦访问,向英国政府提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对此没有明确回应,但表示将给苏联提供尽可能的援助。
7月18日,斯大林亲自致电丘吉尔,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以改变苏联在苏德战场的处境。丘吉尔则于7月21日回信予以婉拒。斯大林之后又两次给丘吉尔写信要求开辟第二战场,都遭到丘吉尔拒绝。
英国拒绝开辟第二战场,一方面是由于刚经历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久,英国元气尚未恢复,对开辟第二战场能否成功没有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苏德两国先相互厮杀,待它们的实力都大幅削弱后再进行介入,从而确保英国获得最大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