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在讲体面的生活,可什么才是体面的生活?我们离体面的生活有多远?
百度上讲:体面生活,指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比较宽裕,可以从容消费,可以过得很舒服、很讲究。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时就提到18世纪晚期的苏格兰格拉斯哥,男人如果没有一件亚麻衬衣出门,就是十分不体面的。而在80年代初,如果有一份稳当的工厂工作,同样会让人觉得是体面的。
体面的生活,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随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水平变化而变化的。但从现实的观念来看,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了。
有人说有了钱就可以买房了,买了房子就有归属感了。这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生活在房价排名全国前三的城市里,从去年开始,房子的价格一路飙升,几乎提升了三倍,而薪资的涨幅却不到10%。我现在租住的房子70平米,房价已经飙到400万,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买到一套房子。这样看来,我离体面的生活还离得太远。
有人说有了钱,孩子上学就容易了,就不用到处排队报名了,想上哪个上哪个。因为在我所在的城市,小孩子想上公立幼儿园就别想了,名额基本是被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提前预定了,你就是去报名也就是当个炮灰。而私立幼儿园也是学位紧张,学费更不用讲了,每月1500-3000元左右,一年的学费比我上大学的还多出很多,更别说什么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的学费了。到了上小学初中,可以申请公立学校了,那你也得别高兴的太早,有学位房的当然是排第一类了,没房子没本地户口的属于第六类,慢慢排队等候。这样看来,我离体面的生活还离得太远。
可是有了钱就真的过上体面的生活了吗?
我有个同事有着执着的“有了房子才有归属感”的观念,高价之下买了房子,每月的房贷压力太大,买了房子后生活开始变得紧张和拮据,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大下降,放弃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敢计划去旅游,不敢买衣服,住在“充满归属感”的房子里,却没有了之前的舒适生活的心情。
有个朋友为了所谓的孩子的前途,将孩子送去离家很远的双语国际幼儿园,每天孩子要六点起床赶去学校上课,每天大人接送孩子都身心疲惫,更别说孩子了。
这些难道就是所谓的体面生活?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根据“二八原则”观点,极其富有的人只有那20%,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有钱人的体面生活,却将自己的生活打乱了阵脚。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大房子,昂贵的车子,可以送小孩子上一流的贵族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就不能过体面的生活。
食不果腹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对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固然重要,但精神的体面才是真正的体面。
体面的生活离我们有多远?只要你想拥有,你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即使住在出租房里,我们也可以用心布置的很温馨,用心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就算小孩子上不了昂贵的贵族学校,就近选择也有就近选择的好处,接送方便,父母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要你有喝咖啡的心情,在哪里都能喝出星巴克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