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这样一条老外的文字:
“有能之士通过拇指和食指相互配合转动毛笔,创造了笔画,回看上古时期甲骨文的书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型纸模出现之后,所制纸张也更大、更薄,必须要放在桌面上才好操作。这就需要调整书写姿势,才不会在处理这种‘文房之宝’时出现什么差错。明朝之前的书法家都习惯‘转笔’的手法,之后书写慢慢地就变了,只有内行才看得出这其中的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6371/2db094a2444cb1ef.jpg)
笔之古法别说
以前从笔迹可看出此人转笔的动作,现在这种技法已经失传了,只是慢慢地写出似有‘笔法’的笔画,缺失了动态。人们行笔不求快,只求谨慎如画字,那就成了平常‘运腕’写字,并非‘运指’,因为已经没人了解古老的笔法了”。
………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6371/a6891a9a336174bb.jpg)
笔之古法别说
(学习期间拙笔见笑)古法,行笔中见功夫。体现在“写字”与“书法”之本质区别。书法,讲究法度,何谓法度,规则下的个人运笔风格、气质。
既要求符合字理,也不能陷入规则之中,守则而不拘泥。如果一味追求笔笔中规中矩,则匠气,死笔,僵笔,徒有其形。练字基本起点。
有规则,能化去无形。
节奏、力度、结构、字里行间方显功夫。好字中,个人写字之情态栩栩如生,字如其人。能将个人之情态灌入其中的,方为书法。否则,陷入一字一笔,似泥瓦匠纠结一砖一瓦,终不见其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6371/1d1ffc2988e61db4.jpg)
笔之古法别说
古法,有法,见于行字的关节处,古法亦无法,一种态度,美学的、审美的内在追求。
法度,依法衬度。权衡之际,心思毕现。古法,循规不许蹈矩,有路径而无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