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这本书绝对不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但绝对是最有共鸣最有代入感的一本书。
1.为什么要分享?
我的微信公众号到现在为止陆陆续续写了半年,应该也放了九十来篇文章。写得不算好,阅读量不高,更不要提什么爆款文章了。有人在后台给我留言说:“你是不是时间太多没有事情干,只能写这些东西了?太无聊了!”
我看到这句留言,没有回复。不过一直在思考,这年头怎么好像挺容易惹恼脆弱玻璃心的?
在书中看到作者讲述自己经历的从论坛到博客、从博客到微博微信,一路走来的分享经历。自媒体现在很火,人人都想来追逐一次红利。不过我写了半年,发现本身就没有两下子的人要进来赚钱其实很难。
我喜欢作者的一句话:“虚名退去以后,我在乎的还是,身上有没有钱,心里有没有人,手里面有没有事业,睡觉的时候睡不睡得安稳。”
我也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简书和微博,费尽心思地写好内容,分享给别人。即使现实再累,也想让思想保持自由。生活太容易被现实所束缚,而思想和分享永远没有边界。
写简书和公众号几个月,发现自己思考更加严谨,条理性也比以往要更好一些。以前的思索漫无目的,现在则是漫无边界,无意当中也帮了一些人。我很开心。这也许就是写得不好,但依旧让人觉得很下去的动力。
2.学习和做事永远都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书中讲到作者的前妻如何从一个初中肄业生跳槽到一家BAT级别的大企业年薪高达四十万的奋斗历程。第一遍看上去是鸡汤,但我内心深处还是愿意相信这个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因为家人来到北京,先在理发店打工,听说当程序员可以赚8000元,就去报读了北大青鸟,接着学习PHP、IOS,最后跳槽进入了一家大企业。这个人,似乎并不聪明,但是一直很能学,即使上司骂得再厉害,也能哭能学。
题目很鸡汤:“从月薪800到年薪40万,一个初中肄业生的奋斗如何实现?”一看就是标题党,但其中自有价值。今年在简书上写了一篇《如何从一个英语学渣逆袭成一个兼职翻译》,分享了自己英语学习的经历。虽然我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认为这种过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加速成长的能力。
在学习中做事,在做事中学习,是最快的成长方式。这可能是为什么有些人进入职场一两年就能把竞争对手甩得远远的原因之一吧。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一开始是一条很缓很平的曲线,慢慢地蜿蜒出去,只有到了真正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进步和蜕变。
3.英语学习
这个话题我还是可以说一点内容。
作者一开始说自己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是拿起字典就开始翻阅技术文档,死活都要自己读懂技术文档。
我看到这里,会心一笑,好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我当初开始重新拿起英语,不也就是拿着教科书和词典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地看起来了。摸索摸索着,我还是捉到了一两只好猫。
英语学习其实就是分清两个目的就行:要以英语为职业,将来靠这个吃饭;还是仅作提高作为一项工作技能来使用。两者都会带来能力的提高,但是前者更讲究专业性,后者更讲究实用性。前者要系统规范的学习,后者可以是民间派或野蛮派,怎么高兴怎么学得进去怎样来,讲究效果就好。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喜欢中才行。不喜欢的事情,很难长期坚持,更不要说终生学习。
不管是听写还是口语,没有太多好的方法,也没有现成的执行步骤,只要去做,野蛮生长就好。
4.看到世界的变化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之中。说起世界变化,即使这个话题很大,也没有任何一代人比我们更有话语权。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大哥大到座机到功能型手机到智能手机,从高大上的百货商店到在寻常不过的网购,从进城看看到出国旅游,这一切的时代巨变,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想都不敢想。
2010年大学毕业,我换的第一个手机是诺基亚N97。11年听说苹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新产品会把诺基亚这个巨头弄死。12年初室友的舅舅送了一个iPhone4s的时候,高兴地疯掉了。我借过来玩了一会儿切西瓜那个游戏,就觉得我也要存钱买一个。
当时从来没有想到手机可以这么好玩。
几年前,慕课开始流行,成了多少人课后自我学习的首选,便捷高效门槛低。TED开始在家长中风靡起来,成为很多人听力资料的首选。这些就是变化。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沟通和分享是这么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第一次打开微信的时候,还是因为同事要用微信传送内容给我被迫安装的。那个时候就觉得不过是一个软件,谁知道现在每天晚上睡之前一定要刷完朋友圈才能安然入睡。
世界变化太快,也许昨天的经验明天就不管用了。那还不赶紧抓紧时间学习?!
5.读书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你认同。
这种书不是什么理论和新的知识承载体,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来自作者的经验、感悟和经历,是对自己人生路的回望。读这样的书,最好还是要新一些,你能感受到时代的脉络,激发自己的共鸣和思考。要是时过境迁,也许就是研究“社会变迁”了。
书中的东西既然都是作者的心得和感悟,有些东西你可以表示自己的不认同。比如作者说自己学习英语写作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去quora上回答问题。对于这个方法,我就觉得自己不会采用。英语学习别的方面我都舍不得花钱,觉得自学就够了。但是写作上,我还是觉得该花钱请一个老师,教学中老师更能发现学生问题,提高效率。
至于其中提到的买书,不要找人列出单、不要只在打折的时候买书,这个问题更需要读者自己辩证的看。书单还是要用,但是辩证性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点,岂不是更好?打折的时候买好书,就像松鼠储藏粮食一样,在自己有闲有欲望的时候从家里的书柜找出一本自己早就想读的书,一杯咖啡、一把椅子,一下午的阳光和休闲,岂不是是人生一大乐事,而不是要读书的时候自己没有书,那岂不是扫兴?
看《技巧》这本书一开始是受副标题吸引,在想“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十年的经验”?其实,书中已经给出答案了,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这个变化都讲究加速度的社会环境下,终生学习不是什么新的理念,但绝不过时,而且我敢说能够做到的人太少了。
这本书也算是一个野蛮生长的人,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回望,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在内。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一读。
网友评论
在还能改变的时候向自己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