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一三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译文
说气质,说神韵,不如说境界。并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笔记
王国维先生在这里说,境界为要。有境界,这才是本,气质、神韵都属于末;如果有境界,气质、神韵二者就成了它的附庸。
许文雨指出:“境界由文思构成,而以灏烂为贵。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钟嵘论文境,雅重耳目之不隔,王氏之说果无所本乎。至以作者才分论文,以文字声调论文,自未若以文学之境界论文为更深切也。”
附注
(1)气质:指作者心灵所具的资质,即才分。古文论中所谓气质,已涉及创作个性问题。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选》卷五十二)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云:“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炼,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此所谓气与质,或气质,均为作品写成之前所具有,乃作者先天之条件。
(2)神韵:指作品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是作品写成后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例如王士祯所谓“神韵天然”“兴会超妙”“兴会神到”“得意忘言”等效果。但是,翁方纲以为,所谓神韵,实际上乃李沧溟格调之改称,所指即为作品的文字声调(见《石洲诗话》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北京第1版)。因此,许文雨指出:“境界由文思构成,而以灏烂为贵。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钟嵘论文境,雅重耳目之不隔,王氏之说果无所本乎。至以作者才分论文,以文字声调论文,自未若以文学之境界论文为更深切也。”(《人间词话讲疏》)
网友评论